新華網西安6月6日電(記者邊江
馮國)陜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大型墓葬群新近被發現后,安全保護成為當務之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一行于5日急赴陜西,現場檢查部署該墓葬群的安全保護工作。
6月5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副局長張柏帶領專家組,到周公廟遺址西周墓葬群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就該遺
址
的安全保護等問題同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及文物、公安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一起進行了認真研究部署,立即采取得力措施,切實加強周公廟遺址西周墓葬群的安全保衛工作。
記者在陜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大型墓葬群現場了解到,這處迄今所知周代最高等級的重要墓地已遭到嚴重盜掘。鑒于大型墓地學術價值的重要和安全的迫切,岐山縣已經采取措施,禁止在遺址十多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施工,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由縣公安局一名副局長具體負責,抽調警力和民兵日夜巡邏。
陜西省周原一帶是周朝發祥地。周原遺址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周原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狹義的周原遺址指岐山、扶風兩縣接壤處的周原核心區20多平方公里,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發現青銅器窖藏的眉縣楊家村和今年發現西周大型墓葬群的岐山縣周公廟,都在大周原的保護范圍內。
去年1月19日下午,眉縣楊家村農民王寧賢等5人在村北坡取土時,發現青銅器窖藏,立即報告文物部門并妥善保護現場。經文物部門發掘清理,共出土有銘文的青銅器27件,銘文總字數達4048字,被評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5位農民受到重獎并當選為2003年度全國杰出文化人物。
由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考古隊,今年3月以來在岐山縣周公廟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調查與鉆探,目前共已發現大型墓葬19座,其中屬國內首次發現的帶四條墓道、三條墓道的西周最高等級墓葬13座;在墓地外圍多處地點共發現甲骨700余片,經初步辨識有甲骨文420余字,其中有“周公”字樣者4片;還發現了1500多米的夯土城墻和6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著名考古學家鄒衡認為,從學術價值上說,周公廟遺址大型墓地對研究中華文明史、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等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