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內的資源整合、聯動發展,對經濟增長有“乘數”效應,爭斗注定滿盤皆輸,合作則會帶來多贏的效果。
接軌青島,觀念轉變必須先行。日照市長于建成在動員會講話中告誡大家:在一體化進程中,消除利益分配上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獨贏”思想,確立起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協同”和“共贏”思想,是加快一
體化進程的普遍規律。因此,我們一定要克服封閉排斥心理,摒棄患得患失思想,以大氣開放的心態,積極融入。
日照作為半島城市群中最年輕的城市,經濟欠發達、綜合實力比較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市人口、面積均占半島城市群8市的1/14,而去年的GDP卻只占1/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1/55,固定資產投資占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1/27,進出口總值占1/30,實際利用外資占1/67,地方財政收入占1/37。
在半島城市群8市中,青島去年的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占半島城市群8市的1/5,進出口總值和實際利用外資各占1/2,地方財政收入占
1/3。
我市的這種欠發達狀況,與青島的龍頭實力不能同日而語。我們不能與比短長,但我們有借勢的信心和準備,有敢于攀龍附鳳的決心和毅力,接軌就是要學會“乘法”。只要有大帳可算,有長遠帳可算,有利于最終實現日照的跨越發展,在特定的條件下,甚至可以放棄暫時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求全方位的融合。
只有在接軌中,在融合中,才能擺脫我市欠發達的狀況,實現跨越發展,使我們真正融入山東經濟的“第一方陣”。
“乘數”效應,在區域經濟聯動發展中日益彰顯。在長三角地區,他們共同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國際制造業基地,聯手把“中國制造”的品牌做大做強,形成了優勢明顯的產業支撐:去年長三角15個城市實現的6000億元工業增加值中,上海占32.7%,江蘇8市占
46.7%,浙江6市占20.6%。在合作與聯合中,各自優勢的組合,形成更為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多方共贏。
利用“乘數”效應,實現共贏,成為長三角的共識。接軌上海無疑成了滬周邊城市利用自身區域優勢,提升本地經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蘇州目前正以新的思路對新一輪
“接軌上海”進行積極的部署和落實,提出:在搞好產業接軌、市場接軌、交通接軌的同時,要進一步實現人才、科技、信息、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接軌;杭州則提出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戰略的十六字方針,即“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共贏”;寧波市接軌上海興起了第三次高潮。目前寧波與上海合作企業已有近萬家,在滬企業2000余家;無錫、上海兩地的公交公司更是在全國率先推出“一卡兩地刷”,實現了與上海的“無縫接軌”。
先行者成功的經驗在提醒我們:日照要實現跨越發展,急需接軌青島、融入半島。接軌青島的工作做好了,青島將是我們融入半島、走向世界的通道;否則,青島將會成為我們發展的屏障,我們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事實上,日照發展的優勢、條件和前景以及這些年的巨大變化都為我們接軌青島作了充分的鋪墊。2003年全市GDP達到311.67億元,增長17%,創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固定資產投資
131.24億元,增長54%,是1994年以來增長最高的年份。這樣堅實的經濟基礎,足以可以消除個別單位、個別同志存有“接不了、接不好”的疑慮。我們可以堅信,只要我們工作主動,拿出大的氣魄,在接軌青島中站高一步,看遠一步,想深一步,接軌青島就完全能“接得了、接得好”。
(記者 明常榮)
責任編輯: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