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一個在建水電站的截流防洪圍堰,怎么會在一天暴雨后的洪峰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工程設計時,是否考慮到圍堰能否經得起這樣的突發考驗?這些問題連日來被一些人反復提及、追問。
大龍潭水電站作為恩施州府恩施市的水利樞紐工程,一直被看作骨
干綜合工程。這個在建工程計劃控制流域面積2356平方千米,屬于混凝土重力壩,總庫容1.21億立方米,調節庫容0.54億立方米。
有關圍堰工程質量不過關的猜測也由此出現。失蹤民工彭庭海的家屬鄧志福就有這樣的想法:“圍堰的質量估計有問題,不然會這么輕易地就被沖垮?就算雨再大,可這是攔江水發電的水電站的圍堰,如果說質量一點問題也沒有,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一些當地人對此也有說法。大龍潭村委委員、事故搜救和安撫工作小組成員唐昌元說,圍堰上壩和下壩“保護”著在建的主壩,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并為水電站主壩成功合龍提供保障。按規定,圍堰是混凝土重力壩結構,材料選用混凝土。“原先建造的40多米高的圍堰確實都是用混凝土,很牢固,但后來有了變化。”唐說,因為暴雨一來,清江水流就會變大、變急,因此對洪流的計算在圍堰建成后出現了變化,要在原有基礎上加高十幾米,“十幾米的圍堰材料沒有用混凝土,而是使用了泥土和石塊。”
打撈出6具遺體
據新華社電當地各級政府在事發當晚發動了工作人員、武警及干部群眾共5500多人,沿清江進行了拉網式搜救。到發稿時為止,打撈失蹤人員遺體6具,其中5名是幼兒,1名是幼兒園教師。其中一名兒童尸體已征得其家屬同意火化。失蹤的面包車殘骸也被打撈上岸。
國家防總負責人抵鄂
據新華社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程殿龍一行29日抵達湖北恩施市,協助指導湖北省進行“5·27”災害事件的善后處理與原因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