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
再過一個月,就到了麥收季節,然而,山東濟南章丘曹范鎮瓦口嶺村的60多戶農民卻是欲哭無淚:因為使用了假冒美國嘉吉
二銨劣質化肥,一季300多畝的麥地,面臨著顆粒無收的遭遇。而這300畝麥地,是60多戶農民一年的口糧和惟一的經濟來源。施過劣質化肥的麥苗明顯比沒用肥的麥苗矮小枯黃,麥穗幾乎沒有麥粒(圖①)。而在曹范鎮工商所附近,一業戶仍在銷售所謂的“美國嘉吉二銨”(圖②)。潘炳攝
圖②
圖③
無獨有偶,在浙江仙居白塔鎮厚仁下街村,30畝春玉米因施了假肥料而遭殃。村民說,他們從村農資服務部買來的假“獅瑪”肥料每袋100元至120元不等,當初因為聽經銷商說是新品牌,而且蛇皮袋上還標著“世界品質,一脈相承”的字樣,誤以為是好料才買的,哪里知道它是假貨,害了一季的玉米(圖③)。王華斌 朱江飛攝
編輯點評
農資市場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假肥劣肥頻頻惹禍,制假販假者全為一個“利”字。有媒體報道說,假化肥生產出來后,每噸的批發價只要600─700元,但是,離開工廠,換上“美國嘉吉二銨”的包裝袋,每噸就可以賣到2000多元。
面對受害的農戶,在譴責制假販假者利欲熏心的同時,農資市場的監管者也面臨著對自己的“拷問”。在“三農”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的今天,如何把好種子、化肥這些與農業、農民直接相關的生產資料的市場關,對監管者來說,應該作為最重要的“功課”來做。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