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濟南5月11日電(記者鄧衛華)民營經濟悄然崛起正在改變山東國企一枝獨秀的傳統印象。然而山東省經貿委的最新調查顯示:民營經濟的腿長了,但技術創新乏力成為民企“強身壯骨”的軟肋。
山東企業的特點是“頂天立地(泛指大型國有企業)”行,“鋪天蓋地(泛指民營企業)”弱。2002
年初,山東省把民營經濟確立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三大亮點”之一,從完善投資環境、加大信貸力度等方面對民營經濟予以扶持。兩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3年,山東省個體民營經濟戶數達到181萬戶,同比增長了10.85%;完成增加值3753億元,同比增長22.2%,已經占據山東省GDP的30%以上。
據山東省經貿委副主任鄭興業介紹,由于民營企業普遍科技力量薄弱、技術創新乏力,民營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從產業層次來看,山東省90%以上的民營企業集中在機械、輕工、紡織、建材、化工等傳統領域,而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寥寥無幾。據統計,山東省民營企業中只有5%建立了技術開發機構;2003年,在山東企業完成的2000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新產品新技術中,民營經濟只占了10%左右。(完) 作者:王媛媛
責任編輯: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