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我從幼兒園就開始偷東西,是個慣偷,上中學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戒了偷東西的毛病,可到現在也走不出偷竊陰影,你說我該怎么辦?”昨天,17歲的青島學生小倩(化名)來到樂為心理研究所就診。
&
nbsp;小倩稱,自己家里的經濟條件很好,她偷東西并非因為沒錢,而是感覺偷竊給她帶來一種特殊的快樂。從幼兒園到中學,她偷的主要是糖、鉛筆、同學的發卡等小東西。上中學時,她偷著把同學的作業撕下來,貼到了自己的作業本上。小倩自認為聰明的做法,很快被老師發現,從那以后小倩基本戒掉了這一“愛好”。
前天,她和父親通電話,透露因和同學關系不好想搬離學校,父親說:“有什么好緊張的,咱又沒偷別人東西。”這句話一下子勾起了小倩的回憶:“難道他們早就知道我是慣偷了?”小倩更加緊張了。
心理醫生管奎令稱,小倩必須向家人傾訴,從心底里明白,沉溺于往事毫無意義。(見習記者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