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推廣固定電話節費器,話費節省3-5成,誠招業務員……”——今年年初,一則報紙上的廣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用一個小小的儀器可以使打電話省錢?真有這等好事嗎?‘節費’是不是在偷、漏話費?是不是違法行為?”記者決定探訪這家公司,弄清電話節費器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記者以應聘業務員
為名,來到這家位于沈陽市大東區某路上的公司。公司設在一幢寫字樓內,簡簡單單三間辦公室,加上老板只有四五個人,門上貼著中國電信公司的大型標志。在一張產品介紹單上,這家公司把節費價格與沈陽市網通公司的話費標準做了詳細對比:網通公司國內長途0.7元/分鐘,使用IP卡為0.3元/分鐘,加上1毛錢的基本通話費需要0.4元/分鐘,而使用節費器每分鐘0.15元,加上基本通話費也只有0.25元/分鐘,節費40%;市話標準話費0.1元/分鐘,節費價格為0.07元/分鐘,節費30%;另外打國際長途也可以比IP電話節費50%以上,如果與網通公司的標準資費相比則最多可節費90%。
節費器有什么玄機嗎?
說起節費器的節費原理,這家公司的經理介紹,他們是電信運營商的代理商,從大公司那里大批量購進話費,其中市話費從中國網通公司購入,長途話費從中國電信公司購入,他們為此還與兩家大公司簽訂了話費買賣合同,從而享受到較大優惠。在此基礎上,他們再通過節費器使用戶的電話走公司的計費系統,最終把優惠話費分銷給用戶。
這位姓胡的經理解釋,用戶要向公司預存話費,而固定電話月租費和來電顯示費還得交給網通公司,也就是說節費器本身并不能節費,而是相當于給電話安裝的一個儀器,通過這個儀器讓用戶的電話走公司的計費系統,所產生的話費由公司來結算。
這樣看來,電話節費器并沒有涉及偷、漏話費,也就不存在違法的問題。但是如果真如這位經理所說,他們與大電信公司之間有一個批量購進打折話費的合同,那么電信公司為什么不直接向用戶打折話費,反而要讓代理商來從中運作來賺取利潤呢?電信運營公司到底在“搞什么鬼”?
記者隨后采訪了遼寧省通信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姚家康,姚表示,基礎電信資費標準屬國家定價,有嚴格規定,運營公司不能隨意打折,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這樣的大公司不允許與代理商之間簽定這樣的話費批發合同。
中國網通沈陽市分公司負責接受電話投訴的一位張姓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網通公司固定電話的資費標準受電信管理部門的嚴格管理,公司不能自行向用戶打折,也不能通過代理商向用戶出售打折的話費。
代理商和網通公司的說法不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折電話卡衍生的節費市場
由于表現出色,記者幾周之后終于成為該公司的業務員。取得了經理的信任后,話費打折的實情才露出一角。
胡經理隔三岔五都去一個市場買電話卡,而且一買就是幾千元。記者隨后來到了位于沈陽市和平區的一個卡市,在一條長約百米的小街道旁,有不少批發電話卡的店鋪,有一家大廳內有20-30家小攤,生意很紅火。這里有中國網通遼寧分公司的200卡、IC卡和17908IP卡,有中國電信遼寧分公司的17968IP卡,有中國鐵通的96690IP卡,有中國衛通、中國移動的IP卡,也有中國移動的17951IP卡等等,所有打長途的IP卡批發價是面值的2.2-2.8折,而打市話的200卡和IC卡也只要5-6.5折。
經過記者一再詢問,胡經理才道出電話節費器的真正原理,“我們把卡買回去,把卡里的錢充到節費器里面,用戶不就使用我們的話費了嗎!焙浝碚f,他們在節費器上已經把撥打IP卡或200卡的前置號碼都設置好了,用戶拿起電話不用撥17951、17909、200之類前置號碼,直接撥對方的電話號碼就能享受到使用電話卡帶來的優惠,因此節費器實際上是一個撥號器,使用戶撥號更方便了而已。
胡經理算了一筆賬,200卡5-6.5折買進,給用戶的市話費打7折,這樣自己還可以得到5%-15%的差價,長途的差價則在22%-28%之間,“只要有足夠的用戶,這些利潤足以讓公司活得很好!
話費打折源于電信運營商
大量打折的電話卡到底出自哪里?有沒有質量問題?卡市的一位業主告訴記者,這些卡都是從幾家大的電信運營商批發來的,有了問題可以找大公司。
這種說法在中國網通沈陽分公司得到了證實,公司市場營業部副經理韓強說,開始電信運營商發行電話卡是為了方便學生和外出打工沒有自己的固定電話的人。隨著幾大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話卡的價格也就一降再降。
胡經理說,像他這樣靠電話卡來做節費生意的公司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據介紹,很多公司已經與電信、鐵通和中國衛通等運營商簽訂了代理合同,不僅以運營商的名義出去推銷,而且有的代理商已經不再通過電話卡來做話費優惠,而是與運營商合作,做起了后付費業務。即運營商讓代理商推銷優惠話費,用戶打完電話再交費,代理商從中獲得一定的提成,但是由于擔心用戶欠費而給自己帶來麻煩,代理商推銷起來相當謹慎。
沈陽市一家已經做代理商不少年頭的公司經理李先生告訴記者,沈陽市目前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衛通等運營商簽訂協議的代理商在100家以上,像胡經理的公司這樣背后沒有運營商,僅靠電話卡來做生意的散戶,還不計算在這100余家公司之內。
李經理說,現在沈陽市70%-80%以上的長途電話都是通過優惠話費,而市話優惠的普及率還不到1%,市場空間大,很有發展前途。
電話節費公司的生存困惑
節費公司因為市場廣闊而被一些人相當看好,但是在業務推銷過程中也不時遭質疑。
記者作為業務員曾向一家雜志社推銷電話節費器。雜志社負責人王先生首先是不相信,接著認為是違法行為,至少是不能公開的做法。在記者認真解釋了節費原理之后,他還是猶豫不決,并表示有兩點擔心:其一,用節費器是預存話費,而做這些業務的是小公司,信用難以保證,把錢存進去后要是公司人去樓空,我們找誰去?其二,節費公司這樣做,大的電信運營商、電信管理部門知不知道?是什么態度?小公司現在經營處于半公開狀態,就怕電信政策一變,節費器里存進去的錢打了水漂。
胡經理表示,用戶存在顧慮心理很正常,相比之下,他們就怕大運營商和通信管理部門否定的聲音。今年2月,遼寧省就有幾家媒體通過采訪網通公司和通信管理部門,發出“節費器”可能違規違法的報道,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他認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有關部門要求拆除電話撥號器。
沈陽市沈河區一家大型家政、職介公司早在去年8月就為大部分電話安上了撥號器,今年3月卻遭到網通公司的查處,來人拆除了4部電話撥號器,撥號器里面還有錢沒有打完就被拿走了,剩下的幾臺在用戶的強烈反對下才得以暫時保留。公司經理趙先生介紹,像他們這樣的公司用節費電話很普遍,但是近來這方面管得很嚴,很多用戶的節費器都被拆走了。為趙經理提供撥號器的這家公司,因為屢被拆除最終不得不關閉,這在業內引起了很大的不安。
記者在中國網通沈陽分公司看到,一份由遼寧省通信管理局下發的“遼通信管專電[2003]82號”文件要求,遼寧省從去年開始,就要對用戶安裝的“非標準撥號器”進行拆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就是拆除撥號器的依據。
撥號器存廢之爭
遼寧省通信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姚家康介紹,他們去年下發的一個“關于拆除非標準撥號器”的函,是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精神做出的。文件規定拆除“非標準撥號器”,即沒有入網許可證或者只撥打一個IP號碼的撥號器。姚主任說,沒有入網許可的撥號器屬于無證產品,在禁止銷售之列;而單一線路的撥號器限制了用戶使用其他運營商的網絡來打電話的權利,影響了用戶的通訊自由,可以與用戶協商拆除。
中國網通沈陽分公司市場經營部副經理韓強認為,目前遼寧省的固定電話網絡都由網通公司來管理維護,在線路上裝各式各樣的撥號器影響了網通公司系統對電話故障的觀測,也影響了電話接聽轉移;同時他認為其他運營商或代理商裝撥號器,把網通公司的正常話費截流走了,這本身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不公平。
對于這種說法,節費公司并不認同。一位姓黃的老板認為,目前遼寧省的固話網絡所有權雖然只在網通一家,但是由于有別的運營商租用,使用權已不再為它一家所壟斷,F在用戶使用網通的網絡系統,每個月都向網通公司交月租費、來電顯示費,用戶已經為此支付了報酬,至于用戶用誰家的IP線路打電話和付費,網通公司不應該管得太多。
這位老板同時認為,由于通過撥號器走哪個網絡事先節費公司都設置好了,用戶拿起電話直接撥號走得就是這條線路,因此一般每個撥號器只連接一條線路,不會隨意改變,管理部門所指的只撥打一個IP號碼的“非標準撥號器”,嚴格來說基本上包括了全部撥號器,要是真的按照這個規定執行,他們就無法生存了。
還有節費公司認為通信管理局下發的這份文件前后矛盾。文件中說,沒有入網許可證或者限制撥打線路的撥號器,前者必須拆除,后者則要與用戶協商,在用戶同意的基礎上方可拆除。節費公司為此發問,“既然是有問題的撥號器,就應當全部拆除,為什么還要征得用戶同意呢?”而且文件在執行中也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他們的很多用戶反映網通公司派人連蒙帶唬就拆除了撥號器,根本就沒有協商可言。有人指出,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映了有關部門在拆除撥號器上依據不足,第二是利用拆除撥號器來打壓節費市場,以維護運營商的現行話費標準,最終維護他們的高額利潤。
“節費市場”亟待規范
一家電信運營商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現在每一個地方經營電信業務的運營商都在3家以上,競爭激烈,而競爭就是打價格戰,價格戰又擾亂了競爭秩序。比如網通公司的200卡降到6折,鐵通的市話卡就馬上降到5折;網通公司電話初裝要交300元的材料費,鐵通就要200元,如果把網通已建好的線路改成鐵通線,就干脆免費;另外,國家規定一些業務的資費標準可以在10%之內浮動,但是有的運營商為了爭取用戶,降價幅度竟在80%左右。這位負責人說,3年前IP卡剛出來的時候面值多少就賣多少,打長途3毛錢一分鐘大家都認為很便宜;現在市場上零賣在3折左右,批發只在2折多一點,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通過IP網絡通話沒有網間結算,造成IP電話成本很低,運營商才敢在這一塊打價格戰。
節費公司認為,幾家運營商電話卡的價格雖然一降再降,但還是差距不大,因此誰家的卡被用戶所熟悉,用起來方便,就成了競爭的關鍵,而代理商正好就承擔了這樣的推介任務。
一位公司老板說,電信運營商好比犀牛,推銷節費器的代理商好比犀牛身上的鳥,鳥兒離開犀牛不能生存,而犀牛要是沒有鳥兒也活不好!跋胂肽募疫\營商要是只發行打折電話卡,而沒有代理商裝上撥號器上門向用戶積極推銷,它的卡能有競爭力嗎?”他認為節費公司擴大了運營商的服務范圍,是運營商競爭鏈條上的一顆棋子。
這位老板認為,節費業務絕對算不上違法,它背后是運營商的競爭,即使違反了什么法律政策也不應該先算到他們頭上。但是他認為節費市場也不可能做得太大。以市話為例,目前沈陽市的經營權由網通公司、電信公司和鐵通公司三家掌握著,它們的收費標準都有國家的統一規定。如果代理商把低價市話推得太廣了,勢必會動搖運營商的資費標準,那么運營商只有可能采取兩種措施,要么話費全面跳水,與節費公司推出的價格相當;要么限制打折電話卡的發行。兩種措施中的任何一種,對于靠電話卡與正常標準的差價而生存的節費公司而言,都不會有什么好處。這種說法得到了多數業內人士的同意,他們認為節費公司只能在電信運營商的競爭夾縫中生存。
節費公司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應不應該受到限制呢?遼寧省通信管理局主任姚家康表示,首先不能認為它們違反政策或法律,但是節費公司在營業過程中的一些不規范行為已經引起了管理部門的注意。其中包括一些小公司為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亂打旗號,以大運營商的名義推銷業務,一旦出現什么問題,將給運營商帶來不利影響;還包括虛假宣傳,一些公司打出廣告是“電話節費器”,就會讓人誤以為話費標準改變了,這是對消費者的誤導。姚主任認為,“節費公司”屬于新興事物,由于法律和政策的滯后,目前還沒有納入到通信管理部門的管理范圍,由于多數“節費公司”都是運營商的代理商,而且它們也是因為運營商的激烈競爭而生,因此可以對運營商加強管理,制止以打擊對手為目的的不良競爭,同時要讓運營商來管好代理商,使“節費市場”早日走向規范經營。
用戶質疑電信“高收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用戶認為利用撥號器既省事又省錢,正好滿足他們的需要。一家擁有50部電話的運輸公司老板算了一筆賬,他們每部電話每月打出話費200元,裝上撥號器以后節省30%,一年下來節約了3.6萬元,這可是好大一筆錢。他告訴記者,他與節費公司簽訂合同就是因為能得到實惠,而不會考慮運營商和節費公司誰家有理,誰的電話更便宜,服務更周到,他就會選擇誰,他并不認為安上電話撥號器影響了他的通訊自由權。
一些用戶反映,用上電話撥號器以后才知道打固話也能便宜。代理商給用戶提供的優惠話費源頭在于電信運營商發行的打折電話卡,這說明即使按照優惠價,運營商們也有利可圖,那為什么不干脆下調電話收費標準呢?
對于用戶質疑,中國網通沈陽分公司市場營業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基礎電信價格這一塊是由國家物價部門經過聽證會做出的定價,網通公司只能執行政策,降不降價自己說了不算,如果價格要變動也得經過很多程序。而遼寧省通信管理局解釋,有兩個原因造成話費出現雙重標準,其一,用戶直接撥打電話走的是基礎線路,而通過電話卡撥出的電話屬于數字網絡,由于通過這兩個不同的網絡打出電話的成本也不一樣,前者高于后者,反映到收費標準上就有了不同;其二,造成話費優惠的卡類業務市場已經放開,運營商家可以任意定價,但是現在運營商之間的惡性競爭,才造成電話卡一再打折,從而兩個標準差距進一步拉大。管理部門認為這是一種不正,F象,無序競爭勢必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國家基礎電信價格不應當因為這些不正常現象而降價。
但是管理部門的前一種說法立即得到了電信用戶的質疑,一位姓孫的用戶說,既然可以用成本低的網絡打電話,為什么運營商在正常情況下還選用成本高的網絡提供給用戶呢?是不是在維護他們的高額利潤?
另一些用戶認為,與其半公開地使用節費公司的撥號器,而節費公司規模小,撥號器屢被拆除給用戶帶來了很多風險,還不如直接降價,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沒有經過代理商折扣過的優惠。
據遼寧省通信管理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遼寧省固定電話網傳統電話通話比上年下降了3.5%,固網IP電話同比增長了37.48%,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25.86%。節費業內人士介紹,在一些大城市IP電話的普及率更高,優惠市話的用戶群目前也在擴大。用戶認為,電信運營商大可不必執行高低不同的兩套收費標準,電信價格應當下調。
對于出現固話節費器和代理商的這一現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認為,歸根結底,是市場經濟與競爭在推進“虛擬運營商”的出現,這些“虛擬運營商”沒有自己的網絡,但是具有強大的市場銷售能力,因此充當了運營商與用戶之間的界面或代理。
談到資費,闞教授認為應該將市話和長途分開來說,“市話方面,‘南北拆分、互相進入’,已經是過度競爭了。電信運營商在市話上也是投資過度,現在北京電信還在市話上投資,很多市話基本上是免費了!
“然而長途電話的利潤空間卻十分巨大,中國的長途電話簡直是暴利加暴利,從美國打電話到中國是每分鐘一點幾美分(折合人民幣一毛多),而從中國打電話到美國最低也要兩塊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長途電話的利潤空間有多大。但是電信運營商自己的銷售能力不足,只有通過批發長途卡、打折促銷等方式銷售。在銷售方面,代理商是有貢獻的,提高了運營商的銷售能力,方便了用戶使用電信服務。”
談到固話節費器時,闞凱力教授認為,節費器給用戶帶來了方便,是一件好東西,給了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權力,選擇最省錢的方案。他認為大運營商強行拆除節費器是非法的,因為安裝節費器的本身就是消費者的選擇。主導運營商強行拆除節費器是剝奪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強迫消費者使用自己的服務。他認為只要能給消費者帶來好處,節費器就有其生存空間。
在談到對未來中國長途電話資費的預測時,闞凱力毫不猶豫的表示,由于競爭,長途資費會不斷下降。IP電話已經是實行市場調節價,降不降價完全在于運營商本身。所以,不存在什么政策上的限制。
(王炳坤 徐揚 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