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剛 本報評論員
● 王 偉 中共青島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
編者按
胡錦濤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深刻認識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今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就解決好“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全面部署。解決好“三
農”問題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當前,全省各地正在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和形成了一些在新形勢下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我們選取有代表性的地區,與那里的有關領導交流、對話,希望他們的經驗和思路,能為全省做好“三農”工作提供借鑒和啟示。
▲ 談“三農”問題,需要把握好一個基本前提: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謀劃農業發展,必須掌握和運用農業發展的規律,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創新思路。
● 落實好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問題的部署,最重要的是根據時代發展變化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青島農業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青島有中心城市大工業的帶動,又是沿海開放城市,同時郊區又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因此,市委、市政府在考慮“三農”問題的思路和措施時認為,青島農業和郊區經濟發展已進入新階段,解決青島的“三農”問題,必須跳出“三農”抓“三農”,按照青島的特色,走自己的路子。這就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以城帶鄉、城鄉互動,通過城市的輻射帶動,推進郊區發展。
▲ 統籌城鄉發展,實質上就是改變不合理的城鄉二元結構,維護農民應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權益,讓廣大農民共享社會資源,使城鄉居民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這是維護基本社會公正的要求,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經之途。當然,從長遠來說,城鄉統籌發展,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支撐。
● 青島市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5%,我們要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在農村,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民。實現城鄉共同發展,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同時,這也是青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青島要建設成為國際化大城市,未來的城市要從農村“長”出來,市民也將從農民“變”過來,發展城市必須發展農村,必須提高農民素質。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實際上也是解決城市自身發展的問題。
▲ 在理論上,現在大家對統籌城鄉發展已形成共識。但在實踐中,由于體制、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真正破題的還不多。城鄉互動的內涵與外延,還不是很清晰。青島是一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就青島的實踐來看,城鄉互動,究竟包括哪些內容?
● 我們根據青島的特點和優勢,提出了七個方面的城鄉互動,核心就是依靠城市的力量和資源,推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的進程。我們根據青島大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較多的特點,引導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等企業在郊區設廠,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走進車間,變成產業工人。我們還以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帶動農村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的競爭力。我們通過“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發展大框架,推進城市發展與農村城市化互動,通過眾多新的城市組團,將大量農村人口納入大城市建設規劃,使農民真正變成市民,實現城鄉一體,協調發展。
▲ 城鄉互動,實際上也是利益關系的調整、重組。參與互動的相關各方,如企業和農民,都有各自的目標或利益訴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城鄉互動,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利益驅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互動才會有生命力。
● 我們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推進城鄉互動。其中,政府主要發揮好戰略規劃、政策引導方面的作用,而不是直接指揮企業經營。互動也不是單純地由城市支援農村,而是互惠互利,使城鄉雙方都能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在互動中,農村企業通過與大企業集團的配套,產品有了銷路,技術有了保證,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農民獲得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而城市大企業則降低了勞動力、廠房、原材料、運輸等生產成本,增強了競爭優勢。可以這樣說,青島的城鄉互動帶來的是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