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如今隨處都有溫州人的身影。
“據我了解,目前有上萬名溫州人在德州創業、從業,他們的思維、行為方式,深刻影響著德州人。”3月30日,溫州市包裝協會會長吳昌碩對記者說這話時,語氣里透著自豪。
有著候鳥性格的溫州商人,是嗅著德州解放思想的氣息飛落德州的——
慶云縣小商
品城等21處批發市場相繼竣工的歡慶鑼鼓聲中,1000余家溫州商人的門店開張營業;
600多名平原縣農民南下溫州取經專列剛到,溫州商人就相繼北上平原辦起了15家企業,其中僅一個聚乙烯薄膜廠就投資3億元;
還有,溫州服裝一條街,溫州商品城,溫州商人投資的金融機具工貿園、會展中心。
溫州商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激活了德州人的觀念!
平原縣張華鎮韓莊村25歲的小伙子韓方偉,兩年前在家跟隨父親經營一處面粉廠,溫州取經使他開了眼界,激發了他的創業熱情:溫州人以敢為人先為榮,創業走四方,我為什么總在父輩的“翅膀”底下偎著呢?韓方偉在親友資助下,2002年秋天投資130萬元,興辦光明酒業有限公司,到去年,公司年銷售收入達到1200萬元。
無獨有偶。平原縣去年冒出了塑料顆粒廠、天使床上用品加工廠、恒大生化飼料有限公司、康貝食品有限公司等3700多家民營企業。走進這些企業,只要問及辦廠起因,他們會像串通了“口供”一樣告訴你:“溫州商人是我的老師。”
溫州商人在德州創業掙錢,同時教會了德州人怎樣掙錢。
在陵縣江南編織廠做工的陸來棟說:“管老板(溫州商人)辦廠時,為了趕工期,需要員工加班,付給加班費,我們嫌累不干。管老板對我們說,‘要想賺錢,得先學會吃苦耐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們現在給我做工,積攢了資金、技術和經驗,以后可以自己去當老板。’這對我們影響很大。”今天,在江南編織廠周圍,誕生了10多家小編織廠。
如今在德州,哪里有溫州商人,哪里就有活躍的市場,活躍的企業,活躍的人群。
溫州商人來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商人也來了,152億多元資金相繼注入德州,給德州經濟平添了無限活力。與此同時,全市17萬多家民營業戶、1150多家工業企業競相發展,47萬多名農民走出德州打工、創業,內力外力融合激活了德州。
(朱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