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昨天時報獨家報道的“英雄楊子榮養子告《林海雪原》侵犯名譽權(組圖)”的新聞見報后,馬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關于電視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這一人物是應該尊重歷史還是必須改編,成為焦點
話題。同時這則新聞也成了國內各大知名網站的娛樂頭條,圈內圈外的許多人紛紛對此發表了評論。
大部分網友:重拍電視劇
從目前網友的反應來看,有99%的網友都希望電視劇能還原楊子榮的原型,而并非像現在這樣胡編亂造。其中大部分網友的意見是———重拍電視劇《林海雪原》,讓觀眾真正了解楊子榮的歷史。
一位網友發表意見說:“原著《林海雪原》早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偵察排長楊子榮,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可現在電視劇卻無情地破壞了我心中的信仰,損害了英雄的光輝形象。除此之外,電視劇在藝術上也存在著許多十分拙劣的改編,簡直是對原著的褻瀆。我以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改編上的敗筆,也是與主旋律背道而馳的有害作品。我對此深感悲哀。楊子榮所在的年代雖然已離我遠去,但他所留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卻是永存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是多么可悲的事。如果一個軍人只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和鄉親,為了某一些人的利益去戰斗,他能夠舍生忘死嗎?”
導演及編劇:避談此話題
對于電視劇《林海雪原》引發的爭議,記者昨天還采訪了該劇的編劇及導演,但他們對此事全部“封口”,用拒絕回答的態度來對付記者。
記者昨天撥通《林海雪原》編劇王德忱的電話時,他馬上表明態度:針對該劇他拒絕任何采訪,因為這事情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只有到必要的時候他才會接受采訪。但他并沒有說所謂的必要時候到底是什么時候。和王德忱一樣,導演李文歧對此也是避而不答,記者本想請他對觀眾的反應說說自己的看法,但他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關于楊子榮養子楊克武狀告制片方的“侵犯楊子榮名譽權”官司,制片方萬科影視公司的林小姐表示,他們現在已接到楊克武的律師函,現在公司的律師正在商談此事,目前還沒有結果。
演員劉佩琦:要尊重歷史
和電視劇《林海雪原》一樣,近日正在拍攝的電視劇《紅色娘子軍》也受到了爭議。此前有報道稱該劇制片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讓這部革命題材的電視劇走青春偶像劇路線,尤其在人物性格上,拋卻老版的限制,盡可能地展現時尚感。對此,在此劇中扮演南霸天的演員劉佩琦特地出來澄清,他說《紅色娘子軍》完全是按照英雄原型的真實故事改編。對于電視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受觀眾爭議一事,劉佩琦說:“其實電視劇和電影中的人物添加的東西很不一樣,因為電視劇中的劇情容量不夠,人物當然是要伸展,觀眾應該能理解這點。但拍革命題材的電視劇,前提必須要尊重歷史。像電視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的犧牲都與歷史不符,那就是違背了歷史,影視作品不應該這樣去體現。”
縱深-專家觀點:無人有權改編英雄!
“影視藝術只有有兩種:一種是劇情完全虛構;一種是劇情要真實。歷史英雄無人有權改編。”昨天,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徐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每當一些影視制作公司以歷史人物為題材拍出的影視劇受到觀眾爭議后,他們總會自圓其說地辯解——這是藝術。而真正懂影視藝術的觀眾又有幾個人呢?難道觀眾就要跟著這些所謂的藝術走嗎?什么叫電視藝術?我們所仰慕的英雄人物就是在熒屏上看到的那樣嗎?對于歷史英雄人物,影視制作公司是否要根據自己所需要的藝術來達到效果?
對于許多問題,徐教授指出,影視藝術確實有很多空間,但藝術作品要尊重自己的原則。“如果把歷史英雄人物當成招牌來拍攝所謂的藝術影視劇,并借此對這個人物進行改編的話,這樣的態度是不嚴肅的,也是對觀眾不負責。因為歷史人物也屬于紀實性,改編了原型就等于違背了歷史,這樣還談什么藝術?如果要對英雄原型進行改編,傷了大體,那就不要打著英雄的名頭來造勢,一旦引起觀眾的反感,那就意味著失敗。”
徐教授還表示,現在國內的影視劇欠缺的就是這種真實的東西,國外也有一些關于英雄事跡的影視劇,但國外的影視人都是把英雄的真實故事體現在熒屏上,因此取得了成功。“只有真實,觀眾才會關注。并不要以為在劇中添加了一些情感元素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藝術不是看情人和女人。我認為,凡是有關中國的歷史英雄人物,無人有權進行改編。”
對于改編過的歷史劇,徐教授希望以后影視公司在拍歷史劇時,要遵循歷史,對那些曾經改編得失去原則的影視劇,應該值得人們的反思。(青年時報記者張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