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該市“十五”規劃有關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及相關指標的調整方案,將深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由2005年推遲至2010年。《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了這則消息。
這則消息給人們帶來的,與其說是震撼,不如說是思索,就像在強大慣性運動中遇到了一聲當頭
棒喝。其一,我們真切體會到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的威力與功效。社會要發展,從政需政績,原本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然而,這些年來,好端端的發展和政績,卻被一些地方一些官員弄得面目全非,“數字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大行其道,虛報浮夸、勞民傷財之類的表面文章,成了一些官員向上爬的階梯,所有這些令群眾深惡痛絕。因此,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的提出,實在是一場及時雨。而深圳的此次現代化時間表的調整,就是新的發展觀付諸實踐的有力舉措。可以預見,此次戰略調整給深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將是實實在在的推動力。
其二,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求實思維的魅力。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永遠是我們立于不敗之地的傳家寶。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應該也只能是源于生活現實。從有關報道看,深圳此次的時間表調整,是建立在一系列指標修正的基礎之上的:新增了“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產品產值占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等13項新指標,刪除了“社會勞動生產率”等17項舊指標,調整了“每千克能源使用產生的生產總值”等4項指標。也就是說,社會在前進,我們定指標、定規劃、拿章程、辦事情,也得根據新情況、新變化、新形勢而定。這就是求實思維,與一切官僚主義、本本主義、跟風追尾,以及胡亂拍腦袋、拍胸脯無緣,或者說,其思路根本對立。求真務實,不能只是嘴上說,紙上寫,而是要落實。
其三,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了辯證思考的理性價值所在。早發展,快發展,盡早盡快實現現代化,當然很好。但是,如果一味求早貪快,盲目攀比,搞“大躍進”,隱藏著的,就可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新的情況未予充分考慮,比如,指標體系可能片面甚至乖謬,如此等等,就會種下禍根。
其四,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民本思想在不斷深入人心并付諸實踐。我們的黨和政府,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以人為本,深得民心。然而,以民為本不是一句空的口號。深圳推遲現代化時間表,修改后的規劃,以登記失業率、人均公共館藏圖書數、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等新指標,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人”身上的體現,就十分具體、到位、有力。如此作為,黨和政府的親民,才會在現實生活中體現魅力,昭示實力,才會真正地調動起社會每一個成員的潛力和潛能、尊嚴和意愿、能動性和創造性、參與感和貢獻心,共創我們的偉業。
切切不要小看這個“調整”。基本實現現代化“推遲”5年,其“進步”巨大,意義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