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我省是今年秋季第一個正式啟動高中課改的省份,日前省教育廳公布了高中課改實施辦法,新變化令人眼前一亮。
新增加技術和藝術兩門課程
改革后的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從學習領域來看包含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以防止學生過早偏科,避免并學科目過多。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個—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并行設置。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藝術、體育、社會實踐都要考學分
普通高中學制為3年。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學生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為18學時,相當于1學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3年共計15學分。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此外,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獲得2學分。三年中學生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獲得2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
評價方式多元考試成績不惟一
高中課改改的不只是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新課改中將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將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從進入高一起,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跨班級和年級選課,學校將建立選課指導制度,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記者姜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