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訊
給老建筑“戴新帽”,在櫻花路上添新綠,讓會前村遺志“講述”老青島的故事……昨日,記者從中山公園管理處獲悉,工作人員們正在給這個與青島一起風風雨雨走過103年的百年老園“美容”,讓它重煥青春。等到櫻花節的時候,一個充滿朝氣的“東園花海”將與市民和游客們見面。
老建筑換新顏
昨天上午,記者在中山公園里看到西門和園內的一些老建筑已經被建筑掛網給圍擋起來了,一些工作人員正在屋頂上忙碌著。
中山公園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近期將對園內的一些年代久遠的老建筑進行全面翻修,將屋頂上破損的瓦片更換,把掉色的墻體粉刷。同時,還要根據歷史記載的原貌對那些因為年歲久遠已經陳舊的建筑進行翻修。
據了解,這些老建筑有很多都是和中山公園“同歲”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
櫻花路鑲綠邊
走在櫻花路上,記者看到路兩側的綠化帶里的土已經被翻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公園準備在櫻花大道兩側的綠化帶里種植本地草種,給她鑲上兩道漂亮的綠邊,與美麗的櫻花交相呼應。
此外,將櫻花路兩側的一些小商亭取消和后移,拓寬路面,將名副其實的櫻花大道呈現給市民和游客。
北大草坪可“親密接觸”
以往,市民在中山公園里游玩的時候,面對著廣闊的北大草坪,卻不能“親密接觸”,都感到十分遺憾。今年,中山公園將對北大草坪里的草種進行更換,增添本地草種。
據了解,這種草比一般的草種氣候適應性強,而且抗踐踏能力強。這樣,除了在春季草種返青的時候,在一年的其它時間里,市民和游客們都可以在草坪上休憩和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會前村遺址“講述”老青島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中山公園原址為會前村村址,而中山公園至今還保留著會前村的遺跡。今年,中山公園的工作人員將查閱青島的歷史資料,尋找中山公園里的歷史和典故。同時,結合園內的一些遺跡和文物,向市民和游客們訴說過去的青島,講述老青島的故事,讓大家了解青島的歷史。(田璐攝影報道)
中山公園的“身世”
中山公園三面環山,東傍太平山,南向大海,是青島市內植被景觀最有特色的風景區,素有“東園花海”之美稱,同時也是青島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中山公園原址為會前村村址,1898年,德國侵占青島后,先后于1902年和1905年收購太平山,遷走會前村漁民,辟建植物試驗場,集中世界各地的花草樹木一百七十多種、23萬株。其中最富特色的是從日本移植的2萬株櫻花,形成了此園特有的景色,并逐漸成為以樹林、果園、花木為主的公園,后取名為“森林公園”。
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統治青島,進一步擴種櫻花,形成一條長近一公里,貫穿公園南北的櫻花長廊,公園也更名為“會前公園”,“旭公園”。1922年我國收回青島主權后,改名為“第一公園”。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于1929年5月再次更名為“中山公園”,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