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手機壞三次了,商家總是讓我去維修卻不愿退貨。”自從早報與市工商、質監、衛生、煙草等部門開通維權熱線13153209640以來,關于手機的投訴占到半數以上,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手機質量不過關、售后服務不到位、功能故障鑒定難等。昨天,市消費者協會將部分不講誠信的手機商和維修商常用伎倆向市民公布解析。
昨天,早報和市消費者協會整理近期接到的手機投訴,總結出了手機市場有十大“貓膩”,其中不如實填寫三包憑證、拖延退貨時間、以舊充新是最讓消費者頭痛的問題。
“三包”造假投訴無門
在購買手機時,部分手機商不準確地填寫手機“三包”憑證,甚至有的不開具正規發票。這樣一來,手機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投訴時就會缺乏證據。
市消協秘書長李坤興介紹,消費者購買手機時,應要求銷售者準確、完整地填寫“三包”憑證,并開具有效發票。
拖延維修“躲避”退換
有些維修商給消費者維修手機時一拖再拖,有的應該本應屬于免費退機范圍,銷售商卻要收取一定的折舊費,這類投訴也不少。
市消協人員介紹,手機三包規定,手機主機出現屏幕無顯示等性能故障,7天免費退貨,8到15天免費換機,維修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由銷售者免費更換手機主機。
手機“變臉”以舊充新
有消費者反映,剛買的手機沒用幾天就壞,到維修店鑒定時被告知,此前手機被銷售過,新買的手機是部舊貨。像這樣二次銷售、以舊充新的伎倆在手機市場中屢見不鮮。
據了解,有些不法手機商將通過各種渠道收購的舊手機更換外殼后當新機出售。這樣的手機短期內難免會出現質量問題。消協人員提醒消費者,買手機不要貪圖便宜,一定要到正規商場購買,并索要購機憑證,以免吃啞巴虧。
低價手機暗藏“陷阱”
手機商在廣告上聲稱:手機售價低于進價,但實際上商家售賣時卻加上套裝配件價格。所謂套裝配件就是把電池、耳機、掛鏈和手機套等組裝成一個由手機商訂做的精美禮盒,這個禮盒成本多在三四十元左右,但通常商家卻賣到150元-200元,這樣手機商在手機銷售上的降價損失通過配售禮盒就賺回來了。
市消協提醒消費者,買手機時不要只盯著廣告上的低價字眼,而忽略了附帶的配件售價。
鑒定手機故障
到質檢所去
記者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近日,市產品質量檢測所獲得國家認監委認定,除可鑒定手機是否是水貨,還可鑒定手機的功能故障。
該所出具的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消費者可據此索賠。一般情況下,市質檢所鑒定一部手機故障費用在200元左右。該所咨詢電話是3864141。
除以上四種伎倆外,維修一口價、原裝換國產、低價機賣得快、承諾說白話、電池混牌子、鑒定難點多也是消費者較為頭痛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