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面試前的準備。撰稿攝影周潔馮琳

右圖:演員們在現場表演。
18名島城少男少女昨滿懷憧憬地參加“長影”招考昨天,長春電影制片廠北京演員培訓中心在青島的招生點進行了最后一場復試,參加復試的18名考生接受了表演、朗誦、聲樂和形體等方面的考驗。
這次長影演員劇團在青島招收演員,吸引了許多文藝愛好者和做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前來報考,一些來自膠南、萊陽等地考生也前來趕考。
據了解,隨著影視業(yè)的發(fā)展和青島“影視城”名聲的擴大,許多劇團將眼光瞄準青島,在這個曾經誕生過多位著名演員的城市里,也有更多孩子在做著“明星夢”。
進入復試的這些考生對于演藝事業(yè)都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愛,當他們被問到為何會選擇演藝事業(yè)作為自己的職業(yè)時,無一例外地表示這是自己從小的夢想。但是,他們進入考場時的自我介紹,卻又泄露了他們參加長影演員劇團招生的別樣心思:
破釜沉舟
馬光文曾是一家外貿公司頗有前途的報關員,可是為了能與自己心愛的演藝事業(yè)靠近一些,他辭職到文化傳播公司做職員。聽說這次可以直接走上演藝道路,他干脆連這份工作也辭掉了,專心準備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另尋出路
19歲的張媛很實在。她說,護校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這次參加考試也不過是一個機會,有文藝特長的她就來試試,希望可以出人頭地。
多種選擇
評委們一致看好的畢鑫玲是華夏新世紀影視藝術學校的畢業(yè)生,因為受過專業(yè)訓練,她打定主義要報考藝術類院校。畢鑫玲先后參加過近十個學校的招生考試。目前的她最好成績是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的三試,正在等待錄取通知,這次參加考試就是多一次機會、多一個選擇。
再圖發(fā)展
這樣的招生考試對于周旭而言是輕駕就熟,參演過《我不是羔羊》、《非常道》、《阻擊罪惡》等諸多影視劇集拍攝,他已經是島城小有名氣的演員了,因而他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展示中,都讓考官特別滿意。他說,“漂”著總是不踏實,而且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再有大的發(fā)展,到正規(guī)的影視劇團就是很好的選擇。
尋找捷徑
演員劇團不用考文化課,這也讓一些只有文藝特長的學生感覺到了機會。吳旭就是這樣,她說,自己的文化課有點欠缺,特別是數學總是拖后腿,“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百分百信心,但文化課實在沒把握。”
“娛樂圈”負面新聞多家長心有顧忌
同其他考試一樣,昨天考場外的休息室,也有許多緊張的考生家長。他們不時地向考場方向張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許多家長都表達了對“娛樂圈”的顧忌。
表演是孩子的喜好,家長更多地是給他們鼓勵和支持。一位家長表示,陪孩子來是害怕小孩“上當受騙”,因為新聞報道中曾有過打著招生旗號行騙的案例。一位家長這樣說:“這些孩子從小都是嬌生慣養(yǎng),沒有離開過家門,要真一下子走出去怎么能讓人放心呢?”
有家長“助陣”的多是女孩子,他們大多對女孩子一個人在外會不會受騙、學壞有所顧忌。一位家長說,娛樂圈最近負面新聞特別多,女孩子走演藝道路是有一點不放心。
此外,進演藝圈還是一個有風險的選擇,“耽誤了文化課怎么辦”也是家長們考慮最多的事。16歲的女孩郭增秀在考試的最后一刻,被媽媽拉回了家。媽媽說,雖然家里很支持孩子的愛好,但是她今年才16歲,如果跑到北京去,這邊的學業(yè)必定耽誤了,連一個高中文憑都沒有怎么行呢?
表演是苦差事
這次招考擔任主考官的是長影演員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宮喜斌。他說,孩子們不矯情的表演最能打動人,但是能否吃苦將是他們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
宮喜斌表示,這次青島考生的素質普遍較高,雖然他們很多人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訓練,但稍一點撥就會有進步。
但是,宮老師同時也指出,這些孩子大多沒有吃過苦頭,缺少了這種閱歷不能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其實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