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走平度,偶碰三則廣告,信手拈來,不曾想竟讀出了農民轉移的味道來。
廣告一:企業招工———工業企業轉移農民
在平度市仁兆鎮黨委大門口的最顯眼處,有則十分惹人眼熱的政府廣告:新落戶仁兆鎮的5家外資企業現面向當地招工。青島正安食品有限公司招收男女工人1500名;青島朝殷農產品有限公司招收男女工人1500名……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20至40歲,有符合條件者,請速到鎮政府投資服務中心報名。
仁兆鎮黨委書記張建東說:仁兆鎮農業人口67000人,農業從業人員22800人。以上新建成的5處外資企業一次招工3700人,一下子就可實現全鎮16%的勞動力轉移。在此之前,全鎮已引進各種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48家,除消化本地60%的農產品外,還為當地農民的就地轉化創造了條件,全鎮已有近萬人在這些企業中就工,平均年工資8000多元。
平度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跳出“三農”抓“三農”,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靠招商引資發展工業,靠工業企業轉移農民,是他們的一條成功經驗。去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45億美元,內資33億元,新引進內外資項目980個,新開工項目786個,新投產項目515個,新發展民營企業578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萬多人。
廣告二:出國打工———跨出國門勞務輸出
在平度市勞務輸出管理處宣傳欄內,勞務輸出簡章琳瑯滿目,仔細一數,有21張。平度市勞務輸出管理處主任呂舜良說:普通境外勞務所得一般是國內工資的3-4倍,少的月工資2400多元,多的月工資高達22000多元。近年來,平度有些農民已不滿足在當地打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先進發達地區甚至國外。平度市勞務輸出管理處已先后向境外派送農村勞務人員1000多人。
勞務輸出管理處僅是平度對外勞務輸出的十大窗口之一。通過這些有效途徑,目前平度在國內大中城市打工的農民已超2萬人,在國外從事打工的農民有2000多人。
廣告三:職校招生———轉變觀念提升素質
走進同和街道辦事處王家站村的一戶農家,主人王清山正在認真地讀著同和職工學校的一份招生廣告:
根據辦事處一些企業的招工需要,現面向當地農民舉辦基本技能培訓班,設有機電、電子、營銷、韓語、英語等五個專業。成績合格者,可直接進入當地企業就業。
村民王清山說:我們同和街道辦事處有好多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也不少,俺村有100多人在廠里常年工作,一個人收入少說也得7000多元,頂得上我們全家三口一年的種地收入。這不,看了廣告后,我得抓緊時間前去學習。
轉移農民,必須提升農民。從玩土塊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需要轉觀念、提素質、長技能。近年來,平度市加大職業教育投資,成功引進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并建立起“職業教育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形成了招生、培養、輸出“綠色通道”。近年來有12萬農民掌握了一至兩門實用技術,累計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術農民7萬多人。鄧瑞強李京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