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圖:網吧里竟然出現了幼年“網蟲”(圖圈中所示)。

上圖:文化部《通知》規定,網吧累計三次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將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核心提示
新華社記者近日在河北省藁城市采訪時發現,一位13歲的初一學生從臘月三十下午失蹤,直到正月初四才被家人從一家網吧里找回——他在網吧里過足了癮。
臘月三十失蹤 正月初四找回
據這名學生家長介紹,臘月三十下午,正當人們都在歡歡喜喜迎接猴年時,家人突然發現13歲的孩子李信(化名)不見了。由于李信近期迷上了上網,家里人猜他可能又去泡網吧了,便分頭去找。他們不斷地從一個網吧找到另一個網吧,找了半夜也未找到孩子。隨后的幾天里,家里人仍不遺余力地到處找孩子,可仍是沒有找到。正月初四,家人聽鄰居一位小朋友說曾在天艦網吧見過李信,他們迅速來到這家網吧,這才把正在網上酣戰的李信找回了家。
不斷更換網吧一連玩了五天
李信說,這些天他一直泡在網吧。為逃避家人來找,他不斷換網吧去玩,一發現家里人的影子,他就藏起來。由于一些網吧提供食宿,玩累了,他就在網吧睡一覺,醒來接著玩。就這樣,他一連在網吧玩了五天,在網吧過了春節。
多次從家偷錢 全都拿去上網
據李信的家長介紹,李信曾是一個學習比較好的孩子,自從去年迷上了上網,經常逃課上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上學期成績已滑到全班倒數第二名。
經常上網,需要準備不少的上網費。為了得到上網費,李信曾多次向別人借錢,從家里偷錢。據李信的爺爺講,有一次,李信偷了100元錢,除了買了幾個玩具外,其余錢全部拿去上網了。還有一次,他欠網吧的錢還不了,就用自己的自行車頂了賬,回家告訴大人說自行車被人偷了。去年7月份,由于還不了欠別人的錢,他和另一個同學一塊到一家倉庫偷鐵賣錢,沒想到被人抓個正著,被送到了公安局。后來,公安局通知了他家里人,李信才被從公安局領回來。
李信的家人對記者說,由于李信經常偷偷上網,上課沒精神,有時還逃課,老師意見很大,多次要求家里好好管管孩子。
李信的家長委屈地對記者說,為了制止孩子上網,家里經常注意看管著,有時從網吧把他找回來,痛打一頓,可過后他還是偷著上網。家里實在對他也沒辦法,這樣下去真要把孩子給毀了。
市場較大 難免違規
對于藁城市未成年人可以隨便出入一些網吧的現象,藁城市文體局文化市場科科長王樹山對記者說,為加強網吧管理,春節前,他們進行了全市性的大檢查,對一些違規經營的網吧給予了嚴厲處罰。但由于藁城市面積比較大,文化市場比較發達,單靠文化部門的管理的確力量有限,難免出現個別網吧不顧國家規定,私自允許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
未成年人隨意出入 藁城一些網吧對中小學生上網不設防
記者近日在河北省藁城市采訪時發現,這里的未成年人可以隨意出入網吧,許多網吧對未成年的學生上網不設防。
小學東側開了五家
在藁城市通安小學東側200米左右的地方,竟然開了五家網吧。記者近日隨一個小學生到這里的網吧上網,只見這個孩子進了門就上網。管理人員根本不管他是否是未成年人,也不看他任何身份證明,只要交錢就可以上網了。
還為孩子提供食宿
記者還先后走訪了這里的天艦網吧、星宇網吧等十幾家網吧,發現未成年人可以隨意出入這些網吧。一些網吧為吸引學生上網,還為孩子提供飲食、住宿服務,吸引了大批孩子上網。由于正值學生放假,這里許多網吧上網的人都很多,有的因為電腦不夠用,兩三個孩子同用一個電腦上網沖浪。
一家網吧開在家里
在藁城市北部城區,記者還發現一家網吧開在了家里。記者進去后發現,這里的一樓是網吧,二樓是游戲廳,為人們提供上網、游戲一條龍服務,未成年的學生到這里上網、玩游戲更加方便。這里一位服務人員對記者說,到這里玩的人大部分是學生。
未成年人沉迷網吧的問題難以根除“沒治了”還是根本“沒去治”?
網吧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給廣大未成年人帶來的負面影響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因為青少年沉迷網絡而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增多,不僅影響了許多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還因此引發了一批離家出走、斗毆、搶劫、兇殺等惡性案件。也正為此,對網吧加強管理、規范經營成為社會各界越來越強烈的呼聲。
網吧生意依舊火
但政府管理部門的規章辦法越來越嚴格細致的同時,網吧違規經營者的生意卻依舊紅紅火火,看上去極有威懾力的規定和辦法,現實中卻變得如此溫柔。
文化等主管部門對違規網吧的態度不僅是溫柔,一位中學生的父親曾向北京海淀區的文化稽查單位舉報一個網吧接納未成年人,自己的孩子也在其中。文化稽查單位的工作人員最直接的反應是:“你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孩子?”還有接到舉報的文化稽查人員竟對舉報者說:你要知道,他們也不容易,前年一間網吧失火,殃及所有網吧關門好幾個月;去年又非典,根本沒人來,好不容易現在有點生意……
不把“規矩”當回事
可見,無論見錢眼開的部分網吧經營者,還是管理、監督部門自己,不把明文出臺的“規矩”當回事的人大有人在。這就不能不讓人心生疑竇,這網吧,到底是想管還是不想管?到底是“沒治了”還是根本“沒去治”?
據報道,一次全國性的整頓規范網吧等場所的專項治理行動又將開始,多少人又開始報以期待。不知這次是“求真務實”,還是“走走過場”?
孩子沉迷網吧 已成家庭隱痛
寒假期間,很多父母是懸著心過來的,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網吧,成了不少家庭的隱痛。
文化部適時發出的《關于加強春節、寒假期間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曾讓這些父母一直揪著的心放下了一半。
《通知》規定得很明確,網吧自設立以來兩次接納未成年人上網,將被責令停業整頓;累計三次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將吊銷其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對情節嚴重或在規定營業時間以外接納未成年人的,一律吊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未成年人比比皆是
不幸的是,據記者親眼目睹,寒假期間,北京的很多網吧里,未成年人比比皆是,網吧門口貼著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內”完全形同虛設;登記身份證的規定沒有人認真執行;營業時間的限制似乎從沒成為“玩家”晝夜滯留的障礙,“包夜優惠”的大字幾乎毫不遮掩地寫在很多網吧的門口。
沒聽哪家受到處理
特別是,整個寒假期間,我們還沒有看到有哪個違法違規的網吧被責令停業整頓,或被吊銷經營許可證。
不僅北京,各地的網吧違規經營也同樣普遍存在。隨手搜尋一下,各種媒體對網吧違規經營,接納未成年人甚至留宿未成年人的報道連篇累牘,涉及的地域從東南到西北。甚至遙遠的拉薩,也有家長到網吧尋找自己徹夜不歸的孩子,還因此與網吧經營者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