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鄭州2月10日電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學生作文,竟然使用了72個“死了”,如“熱死了”“煩死了”,并且詞語簡單,毫無文采可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指出,現在兒童語言變得越來越貧乏,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記者從河南省教育部門的一份材料上了解到,不久前英國舉行了一個教育會議,討論少兒語言能力退化問題。英國政府基礎能力發展署高級教育專家艾倫•韋爾斯在會上發出警告:“現在的孩子們常常用簡單的單音節詞交流。到了上學年齡,許多孩子只有很少一點語言技能,這將明顯影響到他們日后的學習。”
在中國,最純真、最有生活氣息的兒童語言如今變得越來越簡單和貧乏,這在學生的作文中表現得十分充分。許多學生的寫作用語十分簡單,鄭州八中初一的一位語文老師曾對30篇“我愛我家”學生作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學生用的詞不超過200個,成語、俗語很少見,更不用說自己的個性化語言了。
孩子缺少自己的語言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小人說大人的話。在去年鄭州市組織的一次作文比賽中,閱卷老師看到,現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也越來越現實,小人說大人話現象十分普遍,說出來的話讓你大吃一驚,卻又無可奈何。
面對這些孩子,兒童文學領域中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秦文君頗有感觸: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能夠吸引孩子的東西實在太多,今天的小讀者已經成長為視聽的一代。“要得到小讀者的接受,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語言學專家指出,孩子語言的貧乏,主要是因為他們父母忙于工作,喪失了與孩子交談、游玩、體驗生活的機會,而把孩子們整日留在電視機前,很少翻閱書籍;另一方面,快餐文化也讓孩子們迷失了自己,他們跟著時尚流轉而懶得去創造。這樣,兒童語言就漸漸失去了發展源泉。
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程逸汝認為,兒童應該是語言的創造者,孩子有自己的語言世界,能表達自己的語言。兒童語言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理解,二是主動說出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