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島城有名的“大老李”元宵的掌門人———59歲的李永祥手機響個不停,但他不接電話了。“全是訂貨的,要也沒有啦。”
“大老李”的困惑
十年前,“大老李”是青島日清食品廠的業務員,他五湖四海地跑,全國各地地吃,最讓他忘不了的就是“寧波湯元”。1994年,“大老李”“兩不找”悄悄地下了海,回家與老伴一起在上海路開了個小窗口賣元宵。那年頭,青島人生活還不是那么講究,“大老李”做元宵可有講究,別人用豬大油做餡時,“大老李”就開始用奶油、黃油、起酥油做餡了。不到三五年的功夫,“大老李”的名聲就出去了,每到元宵節,他的小窗口前能排幾十米的長隊。1998年,經旁人提醒,“大老李”注冊了商標。2000年和2002年,“大老李”元宵先后被政府授予“青島風味小吃”和“青島特色小吃”稱號。用“大老李”的話說,他的元宵也成了一張“城市名片”。
隨著“大老李”的事業一年年地蒸蒸日上,“大老李”這心里卻是一年比一年沉重起來。外地名牌元宵在央視打廣告,在大超市的冷凍柜里賣。可“大老李”歷經十年,還是靠一個小窗口。“大老李”不是一個沒進取心的人,為“大老李”這塊牌子,他想過很多———
他想過進超市,一打聽,各類進店費用讓他嚇了一跳,又聽說回款慢,“咱小本經營哪扛得住這些?”
他想過與人合營,最好是找家有生產能力的大企業,能讓“大老李”走出青島,走向全國,“可那不就等于把牌子白白地送給別人了嗎?”想了又想,“大老李”又退卻了;
他想過開連鎖店,四方、李滄、城陽都有人來找他,但連鎖經營要有人策劃,有人管理,“大老李”除了在包頭路上開了家分“窗口”外,搞連鎖的事也放下了;
他想過搞特色小吃店,他在遼寧路上開過一家“大老李飯店”,可半年虧進去了十來萬,最后關門了……
目前,最讓“大老李”頭痛的還不是發展的問題,這兩年在廣饒路、滄口某地等都出現了假冒的“大老李”元宵。越在元宵節旺季,假冒貨就越猖獗,“大老李”整天忙得暈頭轉向,哪顧得上打假?
“大老李”快到花甲之年了,這些年累出了糖尿病。兩個兒子都是知識分子,誰也不會回來接“大老李”的班。
“大老李”的同行
“大老李”的煩惱在青島小吃行業里并不是個別現象。“大老李”喜歡到劈柴院吃豆腐腦,那小店紅火了多少年了。可每次去,“大老李”都聽見店老板的抱怨:賣豆腐腦利太薄,掙不著錢了。看著一天天老去的店鋪、冷清的街面,“大老李”心里空落落的。
四方路上有家粥店,八寶粥用高壓鍋在小火上燉上一兩個小時,燉出的香味遠近聞名十多年。現在,這一帶的舊房要拆遷了,老板想另找地方開店,但因為無名,人們以后又要到哪里去找它呢?
記者從市財辦了解到,近年來,青島市共評選出地方特色風味小吃48個,到目前為止,四分之一的企業依靠連鎖經營、品牌戰略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并有穩定的市場占有率;此外大多數名小吃,有的產品質量下降、特色流失,有的隨著企業的變動,品牌消失了,也有個別企業早就倒閉關門了。
“大老李”的“病灶”
“大老李”所代表的青島小吃現象,究其根本是兩個矛盾:一是手工作坊與工業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二是小本經營與現代商業之間的矛盾。如果不解決這兩個矛盾,青島小吃難有作為。
持上述觀點的是青島市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教授盛永安。
盛永安說,多年來,有一種思維方式束縛了小吃業的發展,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小吃只能是手工制作,難以工業化生產,一旦工業化生產,小吃的特色就消失了。事實并非如此,肯德基就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特色小吃。一旦解決了特色小吃的標準化生產問題,傳統小吃就可以走出手工作坊的傳統模式,實現從工場到工廠的轉化,有了工業化生產,才會有生產規模,才能夠與現代商業接軌,小吃業才能做大做強。
盛永安認為,“大老李”是青島小吃業經營者的一個典型代表。從內因來說,他們靠自己的勤勞和一技之長在市場上自發產生,并隨著市場繁榮而發展壯大。但這些經營者受自身素質的限制,他們缺少發展思路,而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從外因來說,在目前的外部經濟環境下,他們一缺少融資渠道,二缺少行業保護,三缺少誠信的市場氛圍,所有這些尚不健全的市場環境都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大老李”的“藥方”
盛永安給“大老李”開出的藥方之一是:采取股份制,以技術、品牌的無形資產入股,與有資金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進行合作。因為,“保護和發展品牌的根本在于擴大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他說。
有趣的是,與“大老李”幾乎同時起家的中山路另一個特色小吃,當年有“五哥烤肉”之稱的“美達爾”老板陳文強便是做大做強傳統小吃的一個實例。
十年前,陳文強在中山路三角地開了個窗口賣烤肉串。當時,站在路邊排隊吃烤肉成了一道風景。十年后的今天,陳文強有了18家自營烤肉店、十個加盟店、“美達爾”冷凍烤肉進入了我市各大超市,去年,他在東海飯店辦起了“美達爾品牌管理公司”,在市南工業園籌建“美達爾全國配送中心”,與日本加卜吉食品公司合作,引進其標準化無菌生產線,陳文強計劃在近年內在全國開設二百個加盟店,將“美達爾”烤肉送進全國各地千余家超市,并出口日本。
陳文強說,“大老李”的困惑他都經歷過。但是他抓住了幾個機遇,實現了從小窗口到集團化的跳躍:1996年,他在要不要進超市的問題上也曾猶豫,“但利薄也要干,因為只有進超市才能擴大生產規模。”1998年中山路改造,他抓住機會在全市各區旺市購房置地,發展連鎖店;2000年,他辦品牌管理公司,大量吸納大學生,并以股份吸引和留住人才,改變了夫妻店的落后管理;去年,他前往日本,與日本第二大食品企業建立了貿易關系,學習了先進管理經驗,把自己的烤肉推向了國際市場。
小吃做大了還是小吃嗎?我們又回到這個老問題上,陳文強說:炸雞能做成世界五百強,烤肉、元宵也一樣。本報記者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