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青島經濟新聞 > 正文
2003:市農村經濟大盤點 八大特點顯示郊區新氣象
青島新聞網  2004-02-02 04:16:29 青島日報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2003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一年來,圍繞“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村穩定”的中心目標,全市上下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使全市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盤點2003年我市農村經濟,可以看出以下八大特點:

  ———穩定發展是主基調。

  近年來,我市經濟快速增長,主要在于抓住機遇,加大了城市化進程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力度。2003年,我市第一產業增加值151.1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農業增加值65.4億元,同比增長1.3%;林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41.2%;畜牧業增加值32.9億元,增長5.7%;漁業增加值47.5億元,增長4.1%;農業服務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0.1%。從中可以看出,穩定發展是農業經濟的主基調。同時,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5%,首次降至9%以下,同口徑比較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全面推進。糧經比例調整至53.15:46.85;畜牧漁業增加值首次突破80億元。

  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2003年,我市突出市場引導作用,加強信息服務,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促使農業生產逐步從“白色革命”邁向“綠色革命”,全市種植業生產結構不斷趨于優化。

  2003年,全市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在全市耕地和總播面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總體結構已逐步趨于合理區間。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017.2萬畝,比上年減少6.1%。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40.7萬畝,比上年減少1.1%;經濟作物476.5萬畝,增長1.1%。全年糧食總產量222.17萬噸,比上年減少6.8%;每畝單產411公斤,比上年增長5.6%。

  糧經比例由2002年的56.51:43.49調整為53.15:46.85,糧食面積所占比重下降了3.36個百分點。種植結構調整和品種優化,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確保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全市畜牧漁業增加值達到80.36億元,首次突破80億元大關,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53.2%,比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

  ———畜牧產業化、標準化生產成為農村經濟一大亮點,家禽養殖占有“半壁江山”。

  以龍頭企業帶動,以合同農戶、基地和園區為載體,以“無公害畜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為基準,以產業化、標準化建設為著力點的畜牧生產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及示范區”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促進了畜牧生產的穩步發展。

  2003年,全市肉、蛋、奶產量全面增長,肉類總產量達到71.0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7%;蛋類總產量40.54萬噸,同比增長2.1%;奶類總產量41.01萬噸,增長21%。家禽養殖成為拉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支柱,產值占到畜牧業產值的52.9%,禽肉產量占到肉類總產量的55.5%。全年畜產品出口創匯2.1億美元,但受上半年“非典”和歐盟、日本封關影響,出口創匯額比上年略有下降。

  ———漁業生產穩定發展,設施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出口創匯在國內大中城市中首屈一指。

  在海水捕撈資源日漸匱乏的條件下,海水捕、養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海、淡水養殖取得了穩定發展。2003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90.65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3.6%。其中,海水養殖面積63.69萬畝,增長3.5%。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32.0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2%。其中,海洋捕撈總產量44.32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0.9%;養殖總產量87.77萬噸,增長2.2%。海洋捕撈產值占37.6%,養殖產值比重達到62.4%;與去年相比,養殖產品產值上升了1.4個百分點。

  設施漁業的發展,確保了整個漁業生產平穩的增長。工廠化養殖、深海抗風浪網箱養魚和蝦池養海參等設施漁業,推進了整個漁業生產向高科技、高標準、高投入和高效益方向發展。環膠州灣地區的海參、鮑魚、雜色蛤和網箱養魚數量增加,提高了經濟效益。

  2003年,全市水產品出口速度進一步加快,全年出口創匯8.06億,比上年增長20.8%。我市水產品出口創匯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首屈一指,約占全國出口創匯額的16%、全省的4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2003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30元,比去年增長8%,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增長目標。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農民家庭中的二、三產業收入,仍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占到總額的94.7%。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二、三產業收入增幅較快,分別增長11.0%、20.3%。

  但應該看到,城鄉收入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75元,比上年增長15.5%,高于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的7.5個百分點。這表明,雖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呈現逐漸拉大趨勢,提高我市農民收入任重道遠。

  ———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九成轉移勞動力集中在青島轄區務工。

  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所在。據抽樣調查顯示,2003年末,全市農村非農勞動力比重達到47.7%,比上年末增加5.7個百分點;九成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主要集中在青島市轄區內務工。

  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的趨勢,有力地推動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我市農民工資性收入中,在本地域內勞動得到的收入人均1164元,增長10.5%;農民外出從業收入人均達到336元,同比增長22.2%。

  ———農產品價格強力回升,新消費熱點促進了農村市場繁榮。

  2003年,農產品價格走勢一波三折,受上半年“非典”影響,二季度開始,農產品價格曾一度走低,但從8月份出現強力回升趨勢,全年農副產品價格指數達到101.04%。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我市農民生活消費支出人均為2988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食品支出仍占相當比重,全年人均支出1134元,比上年增長3.4%;農村恩格爾系數為38%,與去年相比再次下降1個百分點。

  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民消費意識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新的消費熱點正在逐步形成。改善居住條件,購買家電產品、手機及醫療保健用品成為今年農民消費支出增長的主力。抽樣調查,購買手機數量是去年的1.85倍;購買電冰箱是去年的1.6倍;熱水器是去年的2.3倍;洗衣機、電腦、影碟機、微波爐、彩電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農民支出的增加,為繁榮農村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但仍比城市市場17.1%的增長率低了5.5個百分點,城、鄉市場消費能力仍在拉大。

  ———各級政府把農民社會保障問題逐步落到實處。2003年,市委、市政府對農民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給予了足夠重視,部分區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帶有強制性的參保形式,各種離退休、養老金也開始發放,使農民的離退休、養老金收入出現大幅增長。

  全年農民離退休、養老金收入人均達到32元,同比增長94.5%。受“非典”的影響,農村居民的醫療保健意識有所增強,全年我市農村居民在醫療保健方面支出達到人均1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5%。劉正一梁學勇   

  

頁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關閉

  ■ 發表評論
 
內容
 ■ 超級鏈接
·通知:周末到天泰奧園看房去!
·愛我嗎?愛我就送"來自百盛"的情人禮
·港臺內地三部情人節電影超前看[圖]
·梅艷芳精彩遺作 熱銷青島購物網
·二中留英、澳預科班2、9日開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EMBA正在熱招
·手機賀歲片:高端主流新機閱兵(圖)
·北京交大MBA學歷學位班熱招中
·金錨牌超盤表 一芯兩用一表難求
 

 相關鏈接:


 ■ 站內檢索

青 島 啤 酒
感品牌創造價值
百年青啤 盛世慶典
青島晚報新E代
陽光海健身會所
健康 陽光 海

新聞網簡介 會員注冊 廣告服務 幫助信息 版權聲明 魯ICP證 000149

青島新聞網讀者留言板 值班電話:86-532-2933059 傳真:(0532)29676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阿克| 江津市| 平定县| 绥宁县| 梧州市| 哈尔滨市| 清涧县| 台中市| 望都县| 海伦市| 新余市| 赣州市| 长乐市| 万年县| 樟树市| 宿迁市| 敦化市| 神农架林区| 泾源县| 宜君县| 眉山市| 项城市| 尉氏县| 铅山县| 湾仔区| 凤翔县| 固镇县| 方正县| 新巴尔虎右旗| 嘉善县| 喜德县| 内黄县| 乌兰察布市| 介休市| 吐鲁番市| 黑龙江省| 牟定县| 英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