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嶗山區檢察院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多項工作在全國嶄露頭角。他們將自身成功的“秘訣”總結為:在執法辦案中堅持不懈提高改革、創新和科技“三要素”的含量,打造工作亮點,促進檢察業績不斷“增值”。
把改革意識融入執法辦案之中。一是為了提高自偵案件質量,實行了“捕訴關口前置工作辦法”,對于重特大、疑難案件捕訴部門及時介入,做到偵捕訴三部門聯合取證,案件質量和辦案效率進一步提高;二是偵查監督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適時介入、引導偵查工作機制,并與行政執法部門聯合簽署了“查辦案件移送制度”,使監督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較好地杜絕了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違法問題的發生;三是審查起訴工作,施行了普通程序簡化審、多媒體示證系統等多項改革措施,較好地提高了工作成效,節省了人力和物力資源。
把創新精神融入執法辦案之中。要求各科室創新發展,打出自己的牌子,創建自己的亮點。其中,該院控申工作在青島市檢察系統首次推行了“公開答詢制度”,對人民群眾不明白、不滿意的問題敢于拿到桌面上來,對人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心存疑慮,面對面答復,直到把問題解決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為止。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去年為此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予以推廣。同時,他們的法警規范化建設也得到了高檢院、省、市院等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把科學技術融入執法辦案之中。不斷加大科技裝備投入,投資建成了局域網,使業務部門干警達到了每人一臺計算機,購置了移動跟蹤監控系統、語音舉報電話自動受理系統、多媒體出庭示證系統,更新了部分辦案用車。結合檢察工作實際,他們還與市院共同開發了網上辦公系統,自主開發了警務規范化建設網絡系統,基本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網絡化、系統化。
通過堅持改革創新、科技強檢,檢察工作取得了辦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2001年4月,根據一封匿名舉報信一舉偵破了一宗涉嫌2600多萬元的特大挪用公款案,在犯罪嫌疑人畏罪潛逃的情況下,迅速成立了“追捕逃犯專案組”,在市院的指導下,會同公安機關,歷時兩個多月,行程兩萬余公里,將兩名犯罪嫌疑人分別從北京和大連抓獲歸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當年,被高檢院、公安部授予“檢察、公安系統追捕逃犯先進集體”稱號。(本報記者錢卓本報通訊員欒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