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教育部部長周濟昨天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2004年第一個新聞發布會上盤點了中國教育。
教育投入達到 G DP的4%
周濟說,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為5480.03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8.16%。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491.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
G
DP)比例為3.41%,是1989年開始對此項指標監測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的目標是: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水平。
會上,有記者問周濟部長:既然你提到教育是中國政府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未來幾年中國的教育投入將達到
G DP的4%。那為什么不能馬上實現這一目標?
周濟說,我去年參加了聯合國舉辦的教育大會,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有一點大家的認識是共同的,就是都認為教育投入不足,希望投入得更多一些。中國的教育投入在過去短短5年中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從2.55%到3.41%。特別是中國的
G
DP增長速度本身就很快。我國《教育法》規定,各級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增加要高于本屆政府財政支出的速度。如果按照這個規定執行,經過若干年之后,我相信我們的教育投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將會達到4%,但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老百姓的需要來比,還是不夠的。
高校畢業生總量供不應求
有記者提問關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周濟回答說,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看。中國的大學生從總量來說,還遠不能滿足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仍是供不應求,而非供過于求。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還將繼續發展。從另一方面說,我們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都存在著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大學生就業難不代表大學生過量了。如今“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的現象在畢業生中同時存在。周濟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時說,一是就業體制的不完善,二是畢業生的心態不能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狀,三是教育教學內容未能及時與市場需求接軌。
周濟在會上承諾,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將作為全國高等教育界今后的重要工作來抓。
政府從未提出教育要產業化
最近,海外有媒體稱,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敗筆”就是教育產業化問題。有記者問周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周濟說,這個看法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就是一個敗筆。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提出教育要產業化。教育具有公共屬性和公益性,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他推薦大家去看最新出版的《李嵐清教育訪談錄》。他說,我認為這個問題作為學術研討是可以的,但是各級政府制定教育和經濟政策應避免用教育產業化的概念,不能以教育產業化的思想來指導教育發展,更不能作為政府創收、擺脫財政困難的手段。他強調,我國的《教育法》對這一問題的性質做了明確規定,不能把教育同其他產業、同企業等同起來,如果政府提倡教育產業化就會導致追求教育投資利潤的最大化,就會對教育社會功能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削弱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社會公平。
周濟特別說明,教育是一個重大的系統工程,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歷史使命,政府在發展教育事業上始終負有主要責任。但是,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教育的投入遠遠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推進教育成本的分擔,但是,這跟教育產業化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教育質量比較高
有記者請周濟談談對中國教育的親身體會。周濟說,我覺得中國教育,包括基礎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最大優點就是教育質量比較高,學生的基礎打得比較好,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嚴格,學生們學習非常努力。
周濟給大家講了兩件事情。一個是他在武漢市當市長期間,曾經問來中國辦廠的外國企業家為什么愿意到中國投資。企業家們說除了種種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勞動力的素質相對比較高,比起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普遍接受了良好的九年義務教育,他們認為這很重要。
違規收費8.53億395名校長被撤職
據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2003年我國共查處教育違規收費8.53億元,清理違規收費6.39億元,處理責任人2488人,其中395名校長全部被撤職。
周濟分析當前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原因時說,首先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其次,收費標準和合理、不合理收費的界定不甚清楚。第三,教育行業的腐敗風氣,有關部門管理措施不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