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海關官員就查獲的涉嫌進口“洋垃圾”案件向記者介紹說:“6月中旬,青島海關查獲了山東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申報進口的15個40尺集裝箱總計375.5噸美國廢紙,為禁止進口的境外廢物。目前,青島海關緝私局已經正式接手此案,正在進行進一步調查,涉案貨物將被退運回美國。”
據介
紹,此次查處的進口廢紙涉嫌“洋垃圾”案件是青島海關今年查發的第三起“洋垃圾”案件,而在此前已經查獲了兩起進口廢塑料涉嫌“洋垃圾”案件。與近年來查處的“洋垃圾”情況相比,今年山東口岸“洋垃圾”進口似有死灰復燃之勢。
狙擊洋垃圾
6月10日,青島海關下屬大港海關查驗科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根據接到的查驗指令,查驗科的工作人員將對山東某貿易公司申報進口的美國廢紙進行過機檢查,該票貨物共15個40尺集裝箱,總計375.5噸。收到系統生成的被檢廢紙集裝箱掃描圖后,負責圖像檢驗的海關關員立刻開始對貨物圖像開始了細致的檢查分析。他們發現:掃描圖像與以往正常的廢紙圖像有一定差異,箱體內部貨物雜亂且密度不一。憑借豐富的圖檢經驗結合認真的分析判別,圖檢關員在掃描圖像上標注嫌疑框遞交嫌疑檢查結論,并及時向查驗科長張春杰做了詳細匯報。了解貨物異常情況后,張春杰立刻安排海關扒箱崗位關員會同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疫人員對集裝箱進行掏箱檢查。
集裝箱箱門打開后,箱內的小飛蟲夾伴著陣陣惡臭迎面撲來,代理申報單位的報關員捂住鼻子躲在一邊不敢靠近,人工查驗一時難以進行。采取消毒措施后,查驗人員對該票貨物涉及的15個集裝箱全部進行掏箱檢查,最終確認在所有進口的15個集裝箱貨物全部涉嫌“洋垃圾”。
嚴堵進境渠道
洋垃圾是對從外國進口的不可利用廢物的俗稱,由于洋垃圾攜帶大量有毒物質和病菌,對國家安全、自然環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都會造成嚴重危害,長期以來都是國家嚴禁進口的對象。
三廢貿易是國家允許進口的廢紙、廢塑料和廢五金等三種主要廢物貿易代稱,國家在界定可利用廢物和洋垃圾時,制定了允許進口的可利用廢物的目錄范圍,其中以廢紙、廢塑料和廢五金為主,目錄范圍之外的廢物則嚴禁進口。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種規定,將嚴禁進口的有害廢物以夾藏、偽報、瞞報等多種形式進行闖關走私。大港海關查驗科長張春杰介紹說:“在所查處的一起廢塑料洋垃圾案件中,發貨方對貨物進行了偽裝,在集裝箱的里部堆放不可利用且有害的生活垃圾,而在靠近集裝箱門的外側則放置允許進口的且符合國家規定的廢塑料,企圖渾水摸魚、蒙混過關。”然而不管洋垃圾在集裝箱內如何百變其身,海關H986大型集裝箱透視檢查系統最終都會使之露出原型。但是,目前我國并不是所有海關都安裝了H986查驗系統,因此要真正阻止洋垃圾偽裝案件發生,依然要靠海關和口岸檢驗檢疫的一線人員對進口廢物卸箱、卸貨后進行徹底的查驗。
除了海關對三廢貿易進行嚴查外,要徹底堵住洋垃圾利用三廢貿易這個進境渠道,還要依靠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和地方環保部門等相關各方的密切合作協調配合。據了解,青島海關與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建立了聯合查驗機制,海關對貨物進行開箱查驗的同時,檢驗檢疫部門對貨物的品質、含量及是否符合我國環保標準進行檢測,嚴把質量關,讓假借“三廢”之名進口的洋垃圾無處遁形。此外,海關還與 環保部門也建立了熱線聯系,第一時間了解國家對廢物質量標準的調整情況,并及時通報各口岸廢物進口動態。
監控垃圾貿易
既然三廢貿易是洋垃圾混境闖關的主渠道,而且不管何種廢物進口都會對國內環境產生污染和破壞,能不能禁止包括可利用的三廢貨物在內的所有一切外來廢物進境?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由于現在中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我們國內的自由資源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對資源的巨大需求。在此情況下,從國外進口可利用的廢物資源,在彌補我們資源不足的同時,也保護了我們的自由資源免遭極度開發;另一方面,將可利用的外國進口廢物進行加工再利用時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要遠遠低于我們自己開發資源時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基于這些方面的原因,禁止進口一切可利用廢物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防止洋垃圾進入國內,只能靠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嚴防把關。
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員對記者說,除了相關職責部門合力嚴防外,國內廢物經營單位也要提高法律意識和國際業務經驗。大部分涉嫌洋垃圾的國內進口單位都是因為國際業務經驗少、水平低,為了貪圖蠅頭小利,被國外不法公司欺騙,導致花錢買垃圾。國外有一 批非法公司,采取做一單合同就換一個公司名稱的做法,到處以低價三廢貨物的名義欺騙中國的公司進口洋垃圾。這位官員同時建議國內的貿易公司在做廢物貿易時,應與國際上信譽好的專業公司合作,雖然價格高一些,但貨物品質有保證;在接觸不熟悉的國外公司時,應與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和海關及時溝通,了解其公司品質信譽情況。(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