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白領
們開始發現,比之工業時代的藍領工人,他們沒有了慶幸的理由。
---很小的時候看卓別林的黑白電影《摩登時代》,只記得巨大的齒輪和漫長的流水線 ,還有那些連上廁所的次數和時間都被監控的工人。
---當然,這都是工業時代的事了。撫今追昔,信息時代的白領們對比自己的工作環境,應該慶幸自己晚生了幾十年。的確,當機器比我們更加有力、更加高效的時候,我們還有靈活的頭腦;當藍領工人的體力勞動能夠被精確控制的時候,白領的腦力勞動還在老板的掃描范圍之外――管理人員只要在辦公室坐著,銷售人員只要在外邊跑著,咨詢顧問只要在客戶那兒談著,老板就只能認為他們在工作。
---不過,現在的情況好像不太妙,老板們似乎正在把《摩登時代》中的那些東西逐漸移植到信息時代來。
---有了知識管理(KM)系統,白領們就不得不把自己的腦汁“絞”出來變成公司的知識,公司再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公司的資產,使新的員工能迅速獲取前人的經驗,很快就像老員工一樣頭頭是道,至少讓不懂行的客戶感覺是這樣。
---有了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老板不僅可以管理手下的工作結果,而且還可以管理手下做事的過程――某年某月某日,張三去哪里,和誰見了面,吃了飯,談了哪些內容,這些都可以通過CRM系統記錄在案。從企業的角度來講,這是好事――客戶再也不是個把人手中可以要挾老板加薪的資源,那些請老婆吃飯的發票也不敢輕易拿來報銷了;但是在員工看來,這與辦公室里的監視鏡頭并沒有太大區別。畢竟,西方管理思想的本原就是人性本惡,管理就是要加強監控(當然,現在已經有了新的發展)。對企業有好處的事情,老板沒有理由不去做。
---而隨著JIT(準時制生產)、ERP(企業資源計劃)和SCM(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出現,企業的運作變得越來越環環相扣、銜接通暢。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使得企業的員工、部門甚至企業本身,都變成了一條虛擬流水線上的工人。
---做得更過分的公司,還會以公司的信息安全為由,斥巨資安裝監控軟件,監控每個員工的郵件,甚至他們的電腦屏幕。在美國,一些公司已經開始限制甚至取消員工在辦公室上網的權限,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都把員工在辦公時間上網視作一種安全隱患、分散工作注意力或是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的不良因素。一些互聯網安全專家也推波助瀾,表示目前很多病毒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因此這樣做可以減少企業網絡受到病毒攻擊的概率,同時也可以限制他們下載有版權的歌曲或是影像,從而避免卷入侵權糾紛。在這一方面,最登峰造極的是一家美國軟件公司,它們開發的軟件可以監控員工的鼠標移動距離,如果一天之內達不到一定的長度,例如50米,那么老板就有理由認為這個員工在發呆、在偷懶。顯然,那些喜愛“挖地雷”游戲的員工對此會暗自竊喜。
---就像《摩登時代》中機器可以把工人卷進去一樣,現代的流水線和監視器在帶來高效和利潤的同時,也在以新的方式發揮著反作用。
---供應鏈上過于高效的信息流動,使得整個鏈條對于偏差的緩沖趨近于零,任何一個誤差都可能會沿著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被極度放大:一個小小的需求震動,就有可能造成另一端的制造方瘋狂地采購原材料和重新計劃生產,這就是所謂的“皮鞭效應”(Bullwhip
Effect)。而如今被推崇備至的CRM,在應用過程中,也時常爆出一些花絮――銷售人員在犧牲了寶貴的時間輸入相關銷售信息后,發現并沒有獲得什么實質性的幫助,難道還需要耐心等待?企業通過CRM系統發現大量銷售線索,在欣喜若狂之后,困惑隨之而來:應該如何分辨這許多線索中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如此等等。
---世界就是這樣,我們在不斷改進它,但同時又創造出更多的問題來。
(IT經理世界 劉湘明
2002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