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4月17日,一部含有活生生南京大屠殺動態畫面的紀錄片由美國圣路易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劉仁豪先生送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部長達45分鐘的紀錄片,是根據當時在南京的傳教士約翰?馬吉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保存的現場資料加之史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剪輯制作而成的。在國外播放時,常常有人看到那些暴行后暈倒。該紀錄片將由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定期向觀眾播放。
而就在四天后的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一次不顧受日本軍國主義侵害的亞洲國家人民的抗議,參拜了供奉包括參加南京大屠殺的“將領們”在內的“靖國神社”。23日,繼小泉后日本88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
-約翰?馬吉攝下惟一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動態畫面
4月17日,美國圣路易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劉仁豪先生等人代表美國著名歷史紀錄片制作人陸達路先生向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捐贈了揭露侵華日軍在南京屠殺中國平民的史實紀錄片《南京大屠殺》中文版。捐贈儀式上還首映了這部紀錄片。據專家介紹,這部紀錄片是當今世上惟一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動態畫面,它對現有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文字和照片資料將是一項巨大的補充。同時,與會人員共同緬懷已故的該紀錄片素材的記錄者――當時在南京的傳教士約翰?馬吉,為他冒著生命危險所做的一切和其所表現出的堅忍表示致敬。
據了解,約翰?馬吉是一位美國傳教士,他于1912年至1940年在南京傳教。當南京落入日軍手中之時,他同其他二十幾名外國人一起自愿留下來親眼目睹了空前絕后的南京大屠殺。他們接管了中國軍隊撤離前建立的面積有兩里半大的安全區,成立了“國際安全區委員會”,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這一安全區起到了收留南京難民的巨大作用。
作為一個業余的攝影者,約翰?馬吉喜歡用攝像機來記錄他們家人在中國的海灘上、山崗上的美麗鏡頭。南京陷落以后,他用顫抖的雙手在南京大學醫院和其他地方攝下了受害者們的近景影片。這些膠片成為留存至今的惟一反映大屠殺的動態畫面。
安全區內沒有守衛,只有一躍而過的柵欄。日軍經常到安全區搜索婦女和中國士兵,也來看看有什么東西能夠掠走。因此,約翰?馬吉和他的同事們除了要非常隱秘地拍攝錄像,還要夜以繼日地在安全區工作,照料受傷的人,阻止強奸婦女的行為。約翰?馬吉說,“倘使有更多的時間或幫手的話,我將攝下更多的日本人的犯罪行為。”
據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編研部主任李宗遠介紹,當時日本軍方有許多關于外出活動的嚴格控制,約翰?馬吉走出去并拍攝大規模屠殺場景,一定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出現的地方,他只能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窗口或無人注意的角落進行拍攝。因此,他對南京大屠殺的拍攝客觀地說是不全面的。但該部紀錄片的制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學者研究資料對不完全的一面進行了客觀的補充。
-“本部紀錄片包含了大量的、真實的、赤裸的血腥”
在紀錄片正式開始之前,字幕上浮現出一行字――本片包含了大量的、真實的、赤裸的血腥。這是依照慣例在播放恐怖片時,影片的制作者給觀眾的提示。一位記者感慨道,想象力再豐富的好萊塢的恐怖片導演也不忍心制作這樣變態的場景,現在,就讓我們的讀者隨著記者的眼睛來目睹幾個慘烈的鏡頭:
鏡頭一:
日本侵略者的頭目為了培養戰士不要在死亡面前手軟,讓士兵們對被捆綁起來的活囚犯作刺刀練習。那個被刺了很多刀的中國俘虜很顯然已經奄奄一息,傾斜的身體將要躺倒在地上,一個日本軍人便從后面支持住被刺人的身體讓士兵繼續刺。
鏡頭二:
沒有被刺死的囚犯將要面對更加可怖的命運――幾百個戰俘被捆綁在一起渾身淋滿汽油,然后被拋在木材堆上集體焚燒,南京的天空經常被熊熊火焰熏得灰黑一片。
鏡頭三:
在安全區內,有一位頭部嚴重燒傷,眼睛和耳朵都被燒掉,鼻子只剩下一半的人訴說,他們幾百個人被綁在一起,淋上汽油焚燒。
鏡頭四:
一個舊日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軍人、現已是滿頭白發的老人回憶:“我們每隔一些時間就說,今天是我洗澡的日子,意思是輪到我找女人了,我們強奸完女人后,通常是把女人刺死,因為死尸不會說話。”
……
-影帶在戰爭中沉寂65年之后浮出水面
對于這些無論讓東方人也將讓西方人震驚的珍貴資料片,為什么到65年之后才浮出水面呢?記者了解到,約翰?馬吉的資料片確實也經歷了一番曲折才被允許公之于眾的。
從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屠殺沒有停歇過。為了讓西方社會知道這一恐怖屠殺,安全區的喬治?費奇登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他身處險境,因為周圍都是日本人,他的大衣里是一盒影帶,記錄了約翰?馬吉拍攝的日軍暴行。最終,他成功地將馬吉的膠片的第一部分從南京偷帶到上海,在那里制作了四部正片拷貝。
安全區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天真地以為希特勒會不滿日本人的暴行而加以制止,于是讓喬治?費奇把影帶秘密帶到德國。然而,當希特勒看到影帶和信件之后,他立即讓德國警察警告拉貝不要再播放這套影帶以及說出影帶的存在。于是,這部影帶在戰爭中沉寂下去。
像在全世界只為極少的公眾所知的那些關于大屠殺的文字記載一樣,這部珍貴的歷史影片幾乎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甚至對西方的歷史家來說也是如此,普通的中國人和日本人知道的更少了。喬治?費奇曾經向一些教堂和政府機構說起過這部影片,但只在適宜的情況下才得以放映,因為這部片子實在“太可怕”。約翰?馬吉一家曾在匹茲堡和紐約等地給一些人在家中、教堂中放映他們的影片,在看到那些暴行時常常有人昏倒。
直至1990年12月下旬,為了響應《紐約時報》上刊登的一則征集南京大屠殺有關資料的公告,喬治?費奇的女兒愛迪斯?費奇夫人提供了有關他父親在屠殺中經歷的情況,影片的拷貝才被公之于眾。此后,估計總共有三千萬日本人閱讀了有關的報紙或收看了新聞節目。更多的其他國家的亞洲人則通過他們國家的報道了解到這場屠殺。
如今,由美國著名歷史紀錄片制作人陸達路先生制作、美國圣路易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推出的《南京大屠殺》中文版的出世可望讓中國國民更加認清那段屈辱的歷史。
-參拜“靖國神社”如同在柏林大教堂供奉希特勒
據研究日本右翼的學者、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編研部主任李宗遠介紹,這部紀錄片不但從一個方面客觀地記錄了日軍的罪行,而且加入了一些現代研究者的成果,彌補了因采訪條件造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這部紀錄片有著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日本的右翼勢力極其猖獗,他們否認戰爭,對日本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等血腥罪行持否認的態度。而且,參拜“靖國神社”就好似將希特勒放在柏林大教堂讓大家膜拜一樣,不但不為其罪行負責,而且認為是光榮的。這部紀錄片的面世將時時提醒日本右翼力量歷史是不能篡改的。
-文/本報實習生董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