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多買的少 ADSL為何叫好不叫座
2001.08.29 07:45:46
據《市場報》(陳潔)報道
北京ADSL業務的開通已有一個月,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據統計,ADSL開通最初三天的全市用戶僅有200多戶,大大低于電信部門的預期,老百姓是看的多,買的少;相反,窄帶ISDN業務卻在取消初裝費之后,火爆了好一陣。
為何新技術在市場上敵不過老技術?老百姓心里有桿秤:價格高,速率低,應用少。這造成了ADSL的實際應用情況與之前的大規模宣傳內容相去甚遠。
開戶費、包月費“雙高”
ADSL的開戶費為1500元,相當于目前很多小區住房使用的寬帶以太網(目前寬帶接入領域ADSL的主要競爭對手)的3倍,實行包月限時上網制,每月上40小時收99元、100小時收199元、200小時收380元,超出時限以每分鐘5分錢收取。雖然用戶無需負擔電話費,但必須支付電話的計次費。這與以往ADSL宣稱的“包月不限時,不計電話費,永遠在線”的誘人條件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不久前的一次調查表明,大多數用戶對于寬帶的價格承受能力每月在百元左右。而在這個價位上,用戶每月僅能夠享受到40個小時的寬帶服務,除了每天收發電子郵件和簡單的網上瀏覽外,很難再享受更多的寬帶服務,而這又與普通的ADSL撥號上網有何區別呢?
業內人士指出,ADSL初期的價格策略很明顯:最初使用ADSL的用戶肯定是那些能夠承受較高價格的“發燒級”用戶,他們將為ADSL的初期運營帶來最為豐厚的利潤,他們使用ADSL的時間越長,經營者的利益當然也會越大,因此這決定了ADSL的初期價格一定是計時收費。將這一部分用戶的錢賺到之后,ADSL也許會降價,或改為真正的包月使用,從而吸引數量眾多、但利潤較少的普通用戶。
因此,從定價策略上來看,初期的高價格使得寬帶用戶對ADSL望而卻步,或者說ADSL初期就沒有期待吸引大量的普通用戶。
速率低,無寬帶優勢
ADSL的中文名稱為:非對稱數字用戶環線。其特點是數據的上行與下行速率不對稱,在保證上行數據速率為512Kbps的基礎上,其下行速率理論上可高達6~8Mbps,一般情況下也能夠達到2Mbps以上。人們在上網瀏覽的時候,往往是下載的數據遠遠多過上傳的數據,因此ADSL技術在理論上非常適合網絡的瀏覽。
但目前開通的ADSL卻變成了一種“對稱”的技術,上行為512Kbps,下行也為512Kbps,完全沒有了高速下行傳輸的特點。原因在于ADSL技術的傳輸速率“天生”受制于線路的傳輸長度及電話線路的傳輸質量,一般在超過中心局5公里的地方,ADSL的速率就會基本降至最低,再加上目前北京地區電話線路中的信號干擾問題,真正用戶能夠享受到的速率通常只有100~200Kbps。
如果ADSL能夠實現6~8Mbps的理論傳輸速率,則屬于“寬帶”技術;但如果僅有512Kbps,甚至更低,就很難將它歸為寬帶或窄帶技術。這可能也是人們為何始終認為ADSL是一個過渡技術的原因。
應用少,市場的遲到者
ADSL目前能夠提供的寬帶應用包括游戲、影院、TV、廣播及寬帶社區等若干內容。但很多用戶對目前ADSL寬帶應用和服務的評價是“內容對老百姓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因為“在電視和廣播上這些節目是免費的,很多游戲通過窄帶互聯網就可以玩”。
因此從應用角度來看,ADSL的推出實在有些“倉促”——有技術而無應用;但從市場角度來看,ADSL又是“遲到”的寬帶競爭者,在寬帶市場啟動了一年多之后,ADSL“姍姍來遲”。可能是迫于寬帶市場迅速成長的壓力,也可能是迫于其他競爭對手的強大攻勢,ADSL的處境多少有些尷尬。
反觀一些建設、開發工作開始得比較早的寬帶運營服務商,如已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初具規模的長城寬帶,早已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并且已經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了寬帶社區的運營上,目前正在大力開發適合自身用戶的寬帶應用與服務。例如北京目前的一些小區中,除基本的視頻點播和信息服務之外,用戶已經可以開始享受如遠程教育、在線炒股、電子商務社區等等的多種新興寬帶服務了。在這些采用以太網技術的寬帶小區中,服務費用采取真正的包月制,開通速率10Mbps,而且也有針對小區用戶特點的多種寬帶應用。
與這些早期的寬帶運營服務商相比,ADSL可以說僅僅是剛開始最初的用戶積累——“圈地”階段,離一個真正具備規模效益的寬帶服務商還差很遠。合理的價格,穩定的速率,以及充足的應用,將是ADSL在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