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業巨頭之一TCL集團公司最近宣稱,繼黑白電視、彩色電視之后的第三代電視——可能不是業界公認的數字電視,而是在前瞻未來家電特點基礎上兼容了電視、電腦、網絡、數字攝錄機、數碼相機、股票機等多樣化信息需求的家庭信息顯示器。
這條在普通讀者眼中不過是一般性的產品發布消息,對于中國彩電行業的震撼卻不啻為一聲春雷。TCL挑起的不僅僅是誰是第三代電視的爭論,在長時期走不出價格大戰陰霾的中國家電業,這是一個重新審視未來家電概念、選擇“主打”產品,另辟蹊徑展開良性競爭的認識上的突破。
事實上,早些年家電行業最紅火的時候,業內就有人發出警告:由于缺乏核心技術開發能力,各企業的產品雷同,新技術含量不高,市場極度飽和等原因,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前景堪憂。
中國家電業這幾年的發展不幸印證了這一點:各家電廠家的產業擴張之路如出一轍,無非東家搶西家的地盤,西家擠占東家的市場份額。如當年的電視“老大”“長虹”進軍空調市場,做冰箱的“海爾”挺進電視行業,賣空調的“美的”生產起微波爐,而微波爐大王“格蘭仕”又賣起了空調。隨之而來的是戰況空前激烈的價格大戰。
一輪又一輪的價格大戰,讓家電企業傷痕累累,也給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當此之時,“數字化”浪潮的蓬勃興起,無疑給各家電企業帶來一線希望。反應敏捷的廠家,幾乎一夜之間就紛紛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數字化”產品。
在似有無限商機的數字化時代,風頭最熾的當屬數字電視了。從20世紀80年代歐洲率先提出這一概念后,數字電視便一直是全球消費者關注的熱點。美國、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競相研究數字電視技術,并推出了可供實用的數字電視機。在數字電視廣播方面,英國于1998年10月正式開播數字電視,美國于同年11月正式提供數字電視節目,日本也于2000年開始這項業務。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經明確規定,到2006年停止美國所有模擬電視系統的電視節目播放。
中國數字電視技術的研究開發基本與國際先進國家保持同步,在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已進行過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地面廣播試驗,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正在進行數字電視的播出實驗。專家們預計,在中國數字電視機同樣將成為市場下一輪的消費熱點。據有關人士初步估算,如全國城鎮有15%的家庭改用數字電視,年均市場銷售額將達1000億元。
伴隨著中國數字電視時代的姍姍而來,國內許多廠商都看到了數字電視的巨大市場潛力,躊躇滿志的幾家彩電業巨頭各自制定了自身的戰略計劃,紛紛打出“數字”牌在市場上搶占地盤。
然而,中國數字電視“炒”了多年,至今仍停留在“概念階段”,因為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有關國家標準仍在加緊試驗中。信息產業部電視電聲研究所楊秀華教授最近在深圳的一個研討會上說,業界翹首以待的數字電視國家標準預計在2003年才能定下來。換言之,現在就說中國進入數字電視時代為時尚早,我國目前還處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階段。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全面商業化時代一天不到來,就圓不了中國企業想成為世界級家電企業的夢。
當此數字電視時代要來未來之際,TCL提出家庭信息顯示器這個全新的未來家電概念,并謀求藉此領導中國未來家電的潮流。這一概念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意味著必須進行一個抉擇:在未來的殘酷競爭中是以數字電視作為主打產品呢,還是跨過數字電視、及早搶占家庭信息多媒體的制高點呢?新華社記者張朝祥趙肖峰(新華社廣州5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