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伊始,中消協便新聞不斷。春運火車票漲價、三菱帕杰羅汽車事件、日航粗暴待客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的處理無不圍繞中消協展開。
與此同時,中消協也不斷向社會發布消費警示,其倡導的綠色消費也正在深入人心。諸如此類的事件無不表明,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正在你我他的身上發生重大變化。
中消協底氣越來越足
在今年以來的幾大熱門消費者權益保護事件處理過程中,中國消費者協會無不積極作為,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消協的人氣指數在直線上升。
“不是我們消協有力量,而是《消法》(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神通”,中消協副秘書長董京生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中消協的可喜變化根源在于觀念發生了改變。“《消法》給我們消協規定了7項職能,但我們過去更多的只是在貫徹第4項職能,即‘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7項職能只貫徹了1項職能,必然顯得力量不足。”中消協負責人并不主張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在的問題,不是法不好,而是我們落實得不好。”
董京生認為,消協不是一般的社會團體,也不同于政府機構,它的職能是法定的,在某種意義說,不作為是違法的。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中消協首次提出“要全面履行七項職能”,并很快增強了“功力”。“消法的威力是無窮的”。
過去很少有人意識到消協還有個“查詢”職能,但這確實是消協的一項重要職能(第3項職能: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在春運票價上漲的問題上,中消協就充分行使了這項過去很少行使的職能,向鐵道部發出了查詢函。
一些政府部門積極作為
三菱帕杰羅問題的引起重視是與寧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負責態度分不開的。寧夏局在此事的處理上,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檢測,終于發現了三菱帕杰羅的“硬傷”。
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更是處事果斷,對此事采取了強硬措施,贏得消費者的一片喝彩。
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國家局以“通過與經營者談判協商”的方式彌補了一項法律空白,并開拓了一個法律途徑,在法律缺席的地方,政府補上了。用中消協秘書長楊豎昆的話說,這是“召回了一個制度,召回了一個方法”,是“政府權威機構給消費者獻上的一份厚禮”,其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政府機關積極作為的作用,是任何其他部門都無法替代的。
消費者的椅子升高了
中國移動通信的負責人對董京生說,原來在中國移動通信,投訴者的椅子是比接待者的椅子低的,但現在則不同了,投訴者的椅子升高了,甚至高于接待者。在消協和消費者的壓力下,職權部門越來越多地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和要求。中國電信去年搞了6次調查和1次聽證,雖然還不能讓消費者滿意,但對消費者的態度卻已發生深刻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消協為電信調整了“視力”,使之對消費者有了更貼切的認識。董京生認為,電信政企分開后,競爭加大了,出現了變革的種種跡象。
消費者主權意識增強
在種種變化之中,消費者主權意識的增強是最本質、最有深遠意義的變化。
三菱帕杰羅事發后,立即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
不僅利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表現出不依不饒的維權意識,而且廣大利益未受到直接影響的消費者也表現出強烈的維“權”意識,他們所要維護的不只是一時一事的權益,而是所有消費者所擁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消費者主權”。中國消費者在此事上所表現出的萬眾一心的維權意識和護法精神令人振奮,也使侵權者為之震撼。
在新世紀伊始的幾起維權事件中,中國消費者表現出了較之以往所不同的更強烈的團結精神和聚合力。在日航事件中,消費者自發地組織起來,委托代理人,全力爭取自身的權益。
就連鐵道部也不得不承認,往年漲價從未遇到過如此強烈的抗議,但今年卻不同了,消費者的維權意識確實增強了,而且使用的方法也非常得當,“申請行政復議”是一個十分恰當的方法。
網絡成為維權媒介
在知曉三菱帕杰羅等一系列事件上,網絡起了很大作用。
2月9日,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過中國檢驗檢疫信息網發出公告,稱日本三菱帕杰羅V31、V33越野車存在安全隱患,將禁止其進口,該型車應立即到全國44家特約維修站檢修并更換改進制動油管。消息上網后,新浪網等國內著名網站迅速詳盡地公布了此事,并公布了44家特約維修站的詳細地址。
這使得許多帕杰羅用戶迅速獲取信息趕往維修站,從而消除了許多隱患。一些網站還特別開通了維權熱線,由律師和有關部門提供維權服務。通過網絡,廣大消費者迅速獲知了相關訊息,并給予這一系列維權事件以足夠有力的關注,
擴大了維權聲勢。
董京生指出,中國媒體與消費者組織的關系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密切的,在一系列維權活動中,媒體給予消協和消費者以巨大支持,“3·15”活動更是聲勢浩大,這些都是國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所不具備的。而今年以來網絡對消費者保護活動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則是新世紀的一個亮點。
仲裁搬到消協來
董京生介紹說,在處理消費糾紛方面,有三種途徑,消協的調解只是其一。《消法》規定,調解未果的消費糾紛,可經由仲裁或訴訟解決。但現在的問題是,仲裁渠道尚未充分利用,小額訴訟成本又太高。
目前全國只有一百多個仲裁機構,而且大都分布在大城市和城市的中心地帶,在一些地方,仲裁機構不受理5萬元一下的仲裁請求。
一些法學家和經濟學家認為,《仲裁法》在立法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對消費糾紛的仲裁考慮不足。
消費者和消協都呼吁仲裁要降低門檻,多設分支機構。在這種背景下,浙江省推行了在消協里設仲裁中心的措施,消費糾紛調解不成,可就近仲裁。這不僅方便了消費者,也大大降低了仲裁費用。中消協對此非常贊賞。
訴訟是解決消費糾紛的另一種途徑。但由于消費糾紛,尤其是小額糾紛對消費者來說,往往是精力牽扯不起,經濟負擔不起,相對成本過高,而常常是不了了之,消費的訴訟保護作用發揮有限。
董京生認為,可以借鑒國外的“小額消費法庭”的做法,對消費訴訟采用簡易程序,既降低了訴訟成本,又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
從保護消費到引導消費
1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為國民強壯加杯奶”的新世紀消費提示。并以此啟動“綠色消費”年主題系列活動。“為國民強壯加杯奶”旨在推動中國消費者改善飲食結構,培養科學的消費觀念。中國消費者協會會長曹天玷認為,把“為國民強壯加杯奶”作為今年“綠色消費”年主題的啟動活動,是適應國民生活總體已經達到小康水平的需要。他說,新的消費需求將會使消費者更加關注身體健康,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提倡可持續性消費和綠色消費,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有效引導消費,是21世紀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大潮流,也是今后中國消協的一個重要工作。中消協的工作重心也將部分地從事后維權轉移到事前警示和引導上。繼推出“為國民強壯加杯奶”活動,中消協還將于近期推出“把丟掉的手絹撿回來”活動,意在增強消費者的環保、節約和保健意識,倡導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