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工業生產形勢報告表明,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增勢強勁。預計全年經濟將保持適度高速增長,增長質量和穩定性比較看好。今年春節市場消費出人意料地旺,從初一到十五,熱度不退。北京商家進行的最新盤點發現,節日期間百姓消費以萬元以上商品唱主角,如背投彩電、電腦等,這標志著居民消費開始踏上萬元級臺階。
物價會漲但漲不到哪里百姓消費結構將會升級
去年,連續下滑的物價止跌回升。今年預計物價會保持正增長,但從我國目前的生產能力看,“保證供給”是小菜一碟,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狀況。只要買方市場的格局不改變,價格就漲不到哪里去。專家預計,今年物價漲幅不會超過2%。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消費熱點可能形成氣候,消費結構可能升級。去年房地產成為消費亮點,特別是私人購房日漸活躍,帶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人氣的上升,由此帶動了建材市場的火爆,家用電器、廚房用具等日用消費品的旺銷,消費信貸也日見其旺。專家認為,房地產已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動力之一。今年,將有更多的家庭圓轎車夢。國家統計局一項調查結果證實,我國城市居民的購車愿望有了驚人增長。如果征收燃油稅、取消養路費的政策得以實施,私人購車會增添新的動力。現在,國家正在清除轎車消費的種種障礙,經濟型轎車正加大油門駛入千家萬戶。
與此同時,高檔家用電器、家用電腦、通訊器材等,將成為引領消費市場的熱點;老百姓對旅游、教育、金融投資等的消費會進一步增加。專家認為,老百姓的消費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其主要特點是:在保證吃穿用消費的同時,重點提高住與行的消費水平與質量,增加服務性消費,特別是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消費。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力。
城鄉居民收入今年看長縮小貧富差距日見迫切
經濟增長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最大實惠是收入增加。到去年底,我國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要看到,這幾年城鄉居民收入較前幾年明顯減速,特別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在部分糧食主產區甚至出現負增長。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在規劃“十五”時,黨中央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今年是“十五”計劃的第一年,中央正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就業是收入的前提。由于前兩年就業壓力的累積,今年就業形勢仍很嚴峻,但也有一些有利條件:宏觀經濟形勢看好,經濟增長速度不會低于7%,這為就業提供了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對于城市低收入者,有關方面正采取措施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水準。國家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薪水今年會增加,這對提高城鎮居民收入將產生推動力。
在百姓收入漸長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個人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中央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今后將采取“保護合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分擴大”的收入分配政策。
“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百姓后顧之憂有所緩解
這幾年,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接連出臺。老了退休了怎么辦?有個災呀病呀的怎么辦?許多老百姓對未來感到心里沒底,這是影響消費啟動的重要因素。眼下,社會保險在各地越來越熱,加快建立一個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大家的共識。
“看病難”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今年國家將大力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三項改革,努力實現“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的改革目標。醫療改革在全國推開后,每一位參保職工都可選擇3至5家醫院作為自己的定點醫院。百姓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醫院只能以更優質、廉價的服務留住病人。此外,各大醫院采取公開集中招標采購藥品,“廉價優質”的同時,也可減少醫生大開處方的弊端。
壟斷“堅冰”漸被打破百姓的心氣會順一些
這些年,在消費領域,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就是壟斷行業的服務質量。
新年伊始,“電老大”首先坐不住了。1月17日,國家電力公司異乎尋常地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社會鄭重作出八項承諾,對老百姓關心的諸多問題都作了回答。國電公司負責人把做好這件事提到了關系公司生存的高度。隨著市場競爭機制逐漸進入電力行業,老百姓享受到的用電服務肯定會更好。
電信資費高、服務質量差,一直是百姓投訴的熱點,今年情況會好一些,因為“中國電信”一家壟斷我國電信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我國電信市場上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幾家競爭。競爭是改善服務的“催化劑”,老百姓享受到的服務會更好一些。(據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