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映萬家】118秒下線一個駕駛室 解放青汽公司李敦鋼:“忙并快樂著”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吳陽 徐斌)
“我有一個汽車夢。”
對于1990年出生的李敦鋼來說,這個夢想從他還是個孩子時就開始發(fā)芽。
2009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李敦鋼懷揣著夢想,加入了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汽車行業(yè)工人。
經過16年的歷練成長,李敦鋼從當初的“學徒工”,蛻變?yōu)閮蕊椆ざ蔚淖鳂I(yè)長。現(xiàn)在的他,熟悉工段內一百多道工序,帶領團隊成員陸續(xù)解決困難作業(yè)23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傅”。
2025年新春臨近,解放青汽公司呈現(xiàn)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生產景象。“堅持到生產的最后時刻。”李敦鋼說,盡管年味越來越濃,但生產絲毫不能放松。“生產線越紅火,我們心里才越踏實。”他說。
“我從小就有個汽車夢”
最高每天下線300多臺駕駛室
走進汽車這個行業(yè),與李敦鋼的愛好和家庭密不可分。
“家里老一輩就是做機械行業(yè)的,自己從小受到不少熏陶,對汽車有著特別的喜愛。”李敦鋼說。
2009年,在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中,李敦鋼有機會進入解放青汽公司的生產車間。“跟汽車一塊打交道,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李敦鋼說,這次經歷讓他確認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職業(yè)道路。
懷揣著對汽車的熱愛和對未來職業(yè)的憧憬,李敦鋼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解放青汽公司,開始了他的職業(yè)生涯。然而,從一名車間的“小學徒”成長為能夠熟練掌握內飾工段一百多道工序的“老師傅”,李敦鋼花費了整整16年的時間。“正是因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才能不斷地學習、成長。”李敦鋼說。
工作后,李敦鋼多次獲評解放青汽公司先進員工。2024年后,李敦鋼成為內飾工段作業(yè)長,他和團隊的成員們一起,通過精細化分解節(jié)拍、提升各階段工藝,成功解決了23項困難作業(yè)。
在李敦鋼的帶領下,內飾線工段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最高一天可下線300多臺駕駛室。“每118秒就有一臺駕駛室從內飾段下線。”李敦鋼驕傲地說。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造車就是造良心”
“大家看到的汽車是發(fā)動機連著底盤,帶著車輪一起轉,好像很簡單的樣子。”李敦鋼說,造汽車是一個非常精細的事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挑戰(zhàn)。
2024年,解放青汽公司JK6車型進入大規(guī)模生產階段,然而內飾線的變化點較多,給生產效率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在車型轉換過程中,識別和管理變化點至關重要,管理不到位,哪怕是一個細微的變化,也可能導致生產異常。”李敦鋼說。
為此,李敦鋼帶領團隊提前進行現(xiàn)場觀察和整改,對15個關鍵工位進行了詳細拆解和重新組合,重新編制了標準作業(yè)流程,并對員工進行了現(xiàn)場培訓。這一系列舉措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造車就是造良心。”李敦鋼說,如果一個螺栓沒有裝好,車輛出廠后就有可能引發(fā)不可逆的事故。因此,他要求每一位員工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在汽車內飾生產線的裝配過程中,螺栓裝配是各工位作業(yè)的關鍵一環(huán)。李敦鋼帶領團隊深入關鍵工位現(xiàn)場觀察、詳細分析。他一方面組織開展員工裝配技能培訓,提升員工操作的精準度;另一方面,對裝配順序進行優(yōu)化調整。通過這些改進措施,螺栓裝配質量不斷提升,提高了整車生產效率。
生產車間年味濃
“生產線火熱,我們心里才踏實。”
春節(jié)假期臨近,但生產線不能停歇,李敦鋼和他的同事們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貼春聯(lián)、掛紅燈籠,一起把廠區(qū)裝飾的紅紅火火。”李敦鋼說,盡管生產任務緊張,但過年的儀式感不能少。
在一番裝扮后,廠區(qū)內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公司工會也為員工們準備了貼心的過年禮品,讓堅守崗位的他們感受到節(jié)日的溫暖。“我們堅持到生產的最后一刻,生產線越紅火,公司的效益越好,我們的待遇才會更好,心里才會更踏實。”李敦鋼笑著說道。
在公司工作了16年,李敦鋼早已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每當在路上看到解放牌卡車時,他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就像和老朋友重逢一樣,會想這車里可能有自己親手組裝的零件。”他感慨道。這種成就感和歸屬感,讓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也激勵著他不斷追求卓越。
“把工作當作事業(yè)一樣去干。”這是李敦鋼一直以來的信念。“2025年,我將繼續(xù)踐行青汽人的工匠精神,為一汽解放的持續(xù)領航貢獻自己的力量。”李敦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