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前7個月扶持創業2.73萬人,貸款人數、發放金額創歷史新高
青島前7個月扶持創業2.73萬人
新增創業擔保貸款3638筆,帶動就業2.2萬人次
貸款人數、發放金額創歷史新高
“在人社官網上申請后,僅用時1個工作日就收到了審批通過的電話,銀行工作人員很快就上門幫助填寫了申請表,真是又快又便捷!”日前,個體工商戶經營者曾子奎申請創業擔保貸款,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申請貸款了。
今年以來,青島創新推出新一輪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強化創業載體建設,加快打造特色型創業街區,促進高能級創業孵化園區創新發展,進一步優化創業服務,打造永不落幕的創業大賽,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充分顯現。截至7月底,全市共扶持創業2.73萬人,同比增長23.98%;新增創業擔保貸款3638筆,貸款金額達到10.77億元,帶動就業2.2萬人次。貸款人數、發放金額創歷史新高。
政策更友好業務就近辦
資金是創新創業的活水源泉。聚焦創業風險高、創業融資貴難題,今年,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青島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聯合出臺新一輪《青島市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經辦流程,降低資金風險,實現貸款申請、審核、抵押、簽約一站辦理。
新一輪創業擔保貸款不僅創新優化經辦流程,更是對貸款額度和貼息標準進行了調整,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和創業者帶來更多福利。“上次申請貸款的時候,貼息大約占一半,這次申請就能享受全額貼息了,大大減輕了資金周轉壓力。”談及此次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曾子奎表示,政策對創業者越來越友好。
今年6月,大鮑島、銀魚巷等10家“創貸驛站”揭牌啟用,在這里,不僅可以實現創貸業務直達創業園區、鎮街、社區,打通創業融資最后一公里,同時還能為創業群體提供包括創業培訓、創業資源對接等“一站式”服務。“我們為創貸驛站配備創業服務專員,全天候為不同類型的創業者就地就近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實現創業擔保貸款等業務就近辦、提速辦、簡便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活力街區搭起創業舞臺
7月24日,2024年青島市創業型特色街區名單(第一批)公布,包括八大關·太平角精品服務業集聚區、漫悅里商街、呂家莊夜市等在內的25個特色街區上榜。
豐富的業態組合、沉浸式消費體驗,創業型特色街區以其獨特的“煙火氣”吸引大量消費者,也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年活力街區”“精致潮玩生活社交場”。數字顯示,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已入駐創客品牌100余家、青年創業者80余人,創造就業崗位900余個;靈珠碧樂街項目直接解決超過600人的就業需求。
今年以來,青島積極開展青年創業者集聚、產業特色顯著、新業態消費場景豐富的創業型特色街區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59個創業型特色街區,涵蓋文旅、美食、商貿等多個類別。“為服務入駐企業發展,各區市在創業型特色街區內設置創業賦能中心、創享家等服務載體,配備創業服務專員。”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業沃土,繁花盛開。青島不僅打造“接地氣”的創業街區,更不斷優化科技型、產業型創業孵化載體的能級,為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者提供了物理空間、資源、服務等一系列支持,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的夢想。
8月7日,青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青島市促進高能級創業孵化園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計劃在全市現有創業孵化基地基礎上升級打造10家左右高能級創業孵化園區,予以重點扶持。“力爭到2026年,全市創業孵化基地(園區)數量由現在的38家增加到65家左右,園區內科技型企業占比由現在的70%提高到85%以上,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培育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業“陪跑”結對“育苗”
“要不是人社部門提供的‘創業陪跑’服務,我們不可能這么順利開設公司……”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青島城市學院應屆畢業生高成磊感觸頗深。
在校期間,高成磊加入李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創業新苗”培育計劃,不僅享受“一攬子”創業幫扶政策打包送上門服務,還“結對”創業導師,為其在市場定位、商業模式設計、財稅知識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細致指導。
在人社部門的細心培育下,高成磊的公司很快步入正軌,目前他已經與李滄萬達、迪卡儂戶外品牌等達成合作,探索戶外與自然教育相結合的全新模式,賺到了創業“第一桶金”。
為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青島人社部門開展“激揚青春創在青島”大學生創業護航行動,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業賦能、創業服務陪跑、創業資源對接等,整合政府、高校、企業以及商協會等各方資源,協作開展全方位、有針對性的創業服務。截至7月底,全市開展各類創業主題活動139場次,深度賦能青年人才創新創業。
優化服務、細心育苗之余,青島也創新創業項目選拔培育機制,以賽促創。“今年,我們以全新的賽制模式打造貫穿全年的常態化項目遴選機制,賽事聯動、主題突出,疊加賽后獎勵、資源跟進,深度賦能創業,打造永不落幕的創業大賽,營造全社會鼓勵支持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創業服務部華慧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