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區: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
當好平臺搭建者、資源鏈接者、方案提供者,搭建10大平臺載體,爭取11項國家級試點落地
上合示范區: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作為國內唯一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上合示范區持續深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通過搭建上合經貿綜服平臺、上合組織經貿學院等10大平臺載體,爭取(上合示范區)香辛料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等11項國家級試點落地,不斷強化公共產品屬性,著力化解地方務實合作堵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國際物流、貿易、投資、友城、國際教育等合作新模式,為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貢獻力量。
提供“貿易+通關+物流+金融”一站式解決方案
“對我們這樣的輕資產貿易公司來說,依靠固定資產抵押貸款難度比較大,花費的時間也很長。這次企業利用‘上合·易融鏈’平臺,將這筆外貿單相關的運單、報關單、合同等單據上傳后,僅用半天時間就通過了銀行的審核,取得了300萬元的貸款。”青島某食品進出口公司負責人宋先生感慨“上合·易融鏈”給企業融資帶來的極大便利。
上合示范區企業服務一部部長遲永欣介紹,上合經貿綜服平臺和各大銀行合作,共同探討“數字一單制”在線融資功能,搭建“上合·易融鏈”平臺,將物流貿易企業、銀行、保險、相關政府部門等多方信息進行多方簽署和交叉驗證,建立多方協同、風險共擔的多式聯運貿易融資新機制。同時,“上合·易融鏈”通過整合境內外海運、陸運、鐵路運輸貨物運蹤信息,實現海鐵聯運跨境運輸全程運蹤可查、境內外鐵路運蹤數據有效銜接,為多式聯運“數字一單制”流轉、融資、兌付提供數據保障和信息支撐。截至目前,平臺已注冊企業、機構119家,累計試單25筆、融資額2700余萬元。
“上合·易融鏈”是上合經貿綜服平臺所具備的功能之一,該平臺致力于為上合組織國家間經貿合作提供“貿易+通關+物流+金融”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已累計結算金額1.67億元,“信用上合”出具信用報告超90萬份。
未來,上合示范區將依托上合經貿綜服平臺,為貿易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打造國內企業走進上合組織國家的母港,上合組織國家企業進入中國的窗口。
上合組織經貿學院設立5個海外中心促交流
在推動文化旅游、教育培訓、法律服務等多形式、深層次的人文交流方面,依托上合組織經貿學院、上合之夏品牌活動、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等平臺,上合示范區不斷推進與上合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民心相融相通。
連日來,上合組織經貿學院的工作人員忙碌地接待多批次上合組織國家的學校團體來訪。其中,俄羅斯聯邦國立管理大學、俄羅斯聯邦國立財政金融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農業大學等是俄羅斯相關領域的重點高校,依托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平臺,三所高校計劃在中國設立聯絡中心或代表處,以期與中國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達成深度合作;來訪的俄羅斯圣彼得堡707中學是圣彼得堡最大的高中學校,在上合組織經貿學院的鏈接下,圣彼得堡707中學與膠州一中、濟寧金鄉一中達成師資共享、短期研學交流、中外合作辦學等合作意向。
“上合組織國家正在掀起濃厚的‘中國熱’,在此背景下,上合組織經貿學院積極發揮公共產品屬性,為上合組織國家‘育才’,為多邊經貿合作‘搭臺’,今年先后赴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主動對接高校、研發機構等資源,探索更多合作契合點。”上合組織經貿學院院長鄭師介紹,今年以來,學院相繼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烏蘭巴托中心、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塔什干中心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圣彼得堡中心等5個海外中心,與當地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圍繞“人才培養、人員培訓、智庫建設、國際合作”四大領域,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為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
不斷破解國際經貿中堵點、難點
在搭建平臺之外,上合示范區還爭取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商貿流通專項)、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上合組織國家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上合示范區)香辛料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等11個國家級試點,通過創新探索,為國際貿易便利化輸出“上合方案”,暢通“出海賽道”。
在近日投入運營的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內,其產業互聯網平臺上有來自新疆、山東、黑龍江等省份的干辣椒、蛋白豆、芝麻等多種農產品正在掛牌交易。該交易中心是全國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香辛料省部共建市場,唯一獲海關總署批復的香辛料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建設有辣椒綜合商貿、花卉貿易、香料市場等板塊。
建設該交易中心,有著深刻的產業背景。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貿易額占全球的十分之一,近年來,上合組織國家間農產品交易數量和品種持續攀升,自2023年以來,我國新增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準入進口的種類達31種,亟需一個國際化交易平臺匹配市場拓展。同時,基于膠州市在國際國內辣椒加工貿易領域領先的市場優勢,該交易中心應運而生。
“中小型農業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時,可能會遇到很多難關,如對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市場、法律、標準不夠了解,缺乏資金、技術、國際貿易人才等,上合農品博覽交易中心就是為了破解這些難點、堵點,助力農產品以更低成本進入國際市場。”上合農品博覽交易中心總經理李百恩介紹,該交易中心充分聯通上合示范區海港空港口岸、國際樞紐港、空港綜保區等優勢資源,為入駐企業提供生態體系要素支撐;聯通上合經貿綜服平臺數字底座,為跨境貿易提供在線報關報檢、海運訂艙、國際結算等一站式服務;聯通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要素支撐;聯通國內主要農產品市場,以及上合組織國家核心市場,打造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節點性市場;聯動上合國際資本港,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上合示范區已改革探索88項制度創新成果,與20個國際口岸城市建立合作關系,繪制涵蓋26個國家、201個產業園區,2500余家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商協會的上合經貿大地圖,示范區平臺搭建者、資源鏈接者、方案提供者效應充分顯現。目前,青島正大力推進上合示范區綜合改革,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層面政策事權配置,在資源要素、金融創新、綠色低碳等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形成更多具有上合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上合示范區成為重大國際交流合作高能級平臺,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