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新選科指引調整較大,專家:“物化”適當沖,“政史地”兜好底
今年高考新選科指引調整較大,藝術類本科批招生高校范圍擴大,藝術專業類別調整為7類,給填報志愿帶來新的挑戰,專家建議——
“物化”適當沖,“政史地”兜好底
7月5日-7日將填報普通類特殊類型批志愿,以及普通類常規批、體育類常規批(均為本科計劃)、藝術類本科批、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這是今年高考本科層次招生最為集中的一次志愿填報。今年高考存在新選科指引調整較大、藝術類考試類別調整、本科批招生計劃擴容等變化。專家建議考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遵循以往志愿填報策略的同時做出適當調整,確保志愿沖得好、兜得住。
家長和考生咨詢志愿填報。王世鋒 攝
綜合研判,篩選志愿可以“五步走”
高考志愿填報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作。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建議考生可以按照“綜合研判,全面分析”的總體原則,分五步做好志愿篩選。
考生可以根據高考成績、位次、往年各高校專業錄取分數線等,參考學校、專業招生計劃,招生章程、高考政策等信息,合理定位大致的擬報考高校范圍,同時考慮專業選擇。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考生一定要認真研讀目標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清楚外語語種、單科成績、身高、視力、辨色力、選考科目等要求。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專業一定不要填報,否則一旦投檔到某個高校的專業,又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的要求,就會造成退檔。
考生可以從興趣優勢、職業規劃、現實條件、社會需求等方面著手,考慮自身條件、個人意愿及經濟條件,著眼于時代趨勢與社會需求,初步確定高校和專業。專業是考生志愿選擇的核心因素,關系到大學學習的興趣和職業趨向。重點大學有優勢專業,普通院校也有特色專業,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不能簡單一概而論,考生應該根據自身愛好、個性特長及院校選考科目范圍進行專業選擇。專業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關,有的專業報考時很熱門,但到就業時卻成了冷門,需要考生理性判斷。
做好志愿初選,在綜合分析研判各類信息的基礎上,按照劃定的高校及專業范圍,上下延伸選出“大菜單”(200個左右的志愿),適當縮小范圍至“小菜單”(140個左右的志愿),全面衡量形成“志愿菜單”(100個左右的志愿)。
做好志愿優化,綜合分析“志愿菜單”,按照“沖、穩、保”的策略優化組合,分梯度降序確定志愿順序。
正式填報時,考生可充分借助志愿填報輔助系統預選志愿,確定擬報考志愿最終順序,生成志愿預填表。在規定時間登錄志愿填報系統,“一鍵導入”志愿預填表或輸入報考的院校及專業,這時可以調整志愿順序或修改志愿,但不宜大動,否則在心態上和時間上都會打亂填報節奏。正式確定志愿順序后,及時提交報考志愿信息。
合理定位,劃定區間“沖穩保”
普通類常規批是涉及考生人數最多的批次,而常規批首次志愿填報是一段線上考生最為重要的讀本科的機會。
通常情況下,普通類常規批的96個志愿,考生可以按照25%、50%、25%的比例確定沖、穩、保的志愿數量,即可將自己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愿放在前25%左右“沖一沖”,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愿放在中間50%“穩一穩”,將優勢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5%“保一保”。
“沖穩保”的梯度可以將分數范圍控制在10-20分以內。如今年考生的分數為530分,對應的位次是11.2萬名,去年11.2萬名對應的分數是527分。那么考生就可以527分為基線,上浮、下探各5分,把去年錄取線在522-532分的高校和專業用來“穩一穩”,可以“沖”去年錄取線在532-542分區間的高校和專業,用去年錄取線在512-522分區間的高校和專業兜底,從而大致圈定“沖穩保”的高校和專業。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分數段考生“沖穩保”的分數區間并非完全一致,高分段考生可以加大“沖”的部分,中分段考生增加“穩”的比重,低分段考生則要加大“保”的占比。
不過,2024年實施新選科指引,與往年有較大變化,強化了對高中學習科目的基礎性要求,理工農醫類專業絕大多數要求物理和化學必選。除極少數香港高校外,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之間關系為“和”,沒有“或”的關系,考生必須選擇相關科目才可報考。在這種情況下,一定不能完全依賴往年錄取數據直接拿來對照選擇學校和專業,物化組合的考生可以適當擴大“沖”的幅度,政史地組合的考生則要做好充分的保底選擇。
今年,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規則有所調整,專業類別調整為7類。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僅包含校考專業、戲曲類聯考專業、省屬公費師范生藝術類專業,藝術類本科批涵蓋所有使用藝術類專業統考成績的高校及專業。受此影響,天津工業大學、東華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江南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高校往年使用統考成績在提前批招生的專業調到了藝術類本科批招生。考生報考這些高校時,一定要統籌規劃,適當擴大“沖穩保”的跨度。
志愿填報,注意避開隱形“誤區”
高考志愿填報是關系考生學業生涯的大事。填報志愿過程中,一些容易忽視的誤區要注意避開。
7月5日到7日填報普通類特殊類型批志愿,以及普通類常規批、體育類常規批(均為本科計劃)、藝術類本科批、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時,提前批投檔錄取結果尚不能公布。因此,即便是填報了提前批志愿的考生,也要認真對待普通類常規批、體育類常規批(均為本科計劃)、藝術類本科批、春季高考本科批首次志愿填報,充分做好志愿填報準備工作。
考生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區分好校本部和獨立學院。例如,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是一所普通本科獨立學院,屬于民辦院校,該校相關專業在山東的投檔位次大致在17萬-21萬名之間,其通信工程專業2021年在山東的投檔位次是176256名。2022年,一位全省排名21780名的考生誤將該學校當成了校本部,使得該專業投檔位次“大漲”,2023年又有一名全省排名24283名的考生報考了該專業。正常情況下,兩名考生的分數完全可以就讀一所不錯的“雙一流”高校。
今年部分高校新增了招生專業,如中國海洋大學新增了聲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青島大學新增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供應鏈管理專業,山東科技大學新增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供應鏈管理專業。這些信息在往年的投檔表上并不能顯示,因此考生要注意查看學校公布的招生信息或“大綠本”上的信息。
同時,考生要注意區分“名稱相似”專業的區別,有時專業名稱相似,但學習內容和將來可以從事的職業大不相同,如口腔醫學,授予醫學學位,可從事醫生工作;口腔醫學技術,授予理學學位,從事假牙設計制作,不能從事醫生工作。
考生在填報志愿規定時間內,可以有“1+5”次志愿填報和修改機會,即志愿信息首次成功提交后,最多可以再修改提交5次,并以最后一次填報(修改)提交的信息為準。考生正式填報志愿時,系統開放時間有限。因此,考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志愿填報輔助系統,生成志愿預填表,增強志愿填報的準確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