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讓更多舊廠房“長出”新業態
青島舉辦閑置工業老廠區更新利用推介會,重點推介15個閑置工業老廠區項目
讓更多舊廠房“長出”新業態
百年啤酒廠“長出”年接待游客160萬人次的博物館,國棉五廠的老廠區“變身”時尚文旅基地紡織谷,廢棄老煤庫“更新”成市民文體活動中心……“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如今,不少沉睡多年的青島閑置工業老廠區迎來新生,從閑置資源中發掘出經濟“新勢力”。
由閑置印刷廠更新改造后的國源通創意產業園深廣互動直播基地。
閑置工業老廠區承載著青島的城市記憶和文化底蘊,是城市的寶貴財富。如何挖掘和保護老廠區的文化資源、如何科學規劃和合理導入新的產業資源、如何加強老廠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風貌保護,成為擺在城市發展面前的重要課題。
6月25日,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與市國資委組織召開閑置工業老廠區更新利用推介會,為我市國有企業與專業運營市場主體深度交流合作搭建了溝通平臺,助力我市閑置工業老廠區加快導入新業態,為城市更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讓“沉睡”廠房“活起來”
在位于青島市李滄區國源通創意產業園的深廣互動柒號直播基地里,網絡主播小歐正在介紹各品牌家電產品以及家電以舊換新優惠政策。此前的“6·18”網絡購物節時,總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內熱鬧非凡,不敢想象,這里曾是一處閑置的大型書刊印刷廠,經過更新改造,如今蝶變為互聯網新興產業,讓整個園區重獲活力和創造力。
青島作為全國知名工商業城市,工業基因已延續百余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部分老企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工業老廠區漸漸閑置,而這些片區恰恰能為青島的產業升級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這些工業老廠區往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但囿于開發成本、房屋產權、土地性質等原因常年‘沉睡’。如果得以合理開發利用,不僅能保留城市工業發展記憶,還能盤活城市空間載體,實現產業升級。”一位專家告訴記者。
眼下隨著城市更新的開展,更多老廠房得以騰空——以供熱“煤改氣”為例,改造后,一批煤庫“下崗”,僅一個供熱站內便能釋放出近七成空間,根據實際情況,如今有些老煤庫已變身為羽毛球館。地處市南區核心地段的漳浦路12號,原為青島能源開源熱電有限公司,隨著市區供熱“煤改氣”實施及多熱源環網聯網替代改造完成,園區完成了熱源保障歷史使命,具備開發改造條件,目前約6300平方米的閑置鍋爐房和閑置地下煤庫,正待招商開發。
存量資產的盤活,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來青島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為“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活水”提供了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
多方參與生成新動能
在閑置老廠區的盤活和利用中,政府相關部門除了要在政策層面上提供支持,還要搭建平臺促成多方合作——這也正是此次閑置工業老廠區更新利用推介會舉辦的目的所在。
記者了解到,此次前來參會的園區運營企業都“來頭不小”,有北京著名的以藝術與文創、高端服務產業聚集的751園區運營團隊;有成都東郊記憶項目運營團隊,歷經十余年的精雕細琢,把東郊記憶打造成為成都市一張重要的文旅消費名片……與此同時,借助此次推介會,我市重點推介了15個閑置工業老廠區項目,包括松山路3號(原青島標準件廠)、國棉六廠園區、溫州路2號(青島長途汽車站場站)、嶗山路28號(原中大集團紡織廠)、南京路262號(能源熱電集團駐地)等。
首創城發集團華北區域副總經理張興龍認為,通過這次推介會,深入了解到青島對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的大力支持,這些工業老廠區為青島的產業升級提供了空間載體。同時,通過啤酒博物館和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現場考察,也了解到青島在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中對歷史文脈傳承的重視,這與首創商業板塊文化的運營理念不謀而合。
“青島作為一座富有人文魅力、自然稟賦優越的沿海開放城市,具備城市更新的優勢基因。通過參與此次推介會,我們已經看好了兩個項目,目前正在積極與業主商討合作事宜,我們希望未來為青島的城市更新建設添磚加瓦。”成都壹格加實業集團董事長劉曉軍告訴記者。
在當下實施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閑置工業老廠區正成為培育新業態、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場所,成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市國資委副主任劉杰介紹,下一步青島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原則,充分借鑒先進城市經驗,招引優秀的社會資本,參與挖掘和保護老廠區的文化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風貌保護,科學規劃和合理導入新的產業資源,使承載著青島城市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的老廠房、老廠區,重新煥發新的青春活力。
“下一步,市總指揮部辦公室還將積極搭建更多高效溝通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業態導入,為企業參與青島城市更新建設提供專業服務,做好政策賦能工作,推動我市國有企業與專業運營市場主體的深度交流合作,打造一批青島的成功案例,為青島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紀玉水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