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多舉措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經濟日報青島6月12日訊(記者 劉成)近年來,山東青島深耕細作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涌現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青島市擁有創新型中小企業312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83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0家。
2022年,青島出臺《青島市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全門類、全周期、全要素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同年,制定《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幫助更多企業獲得資本市場支持。2023年又出臺對新認定的“小巨人”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補政策,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為幫助專精特新企業拓展市場,青島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持續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卡位入鏈”供需對接活動,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場“百場萬企”活動,被工信部借鑒,形成《“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交流活動操作指南》在全國推廣。
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青島雅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仲維敏介紹,公司深耕油氣管道腐蝕防護安全領域陰極保護技術,在國家西氣東輸工程中,每百公里有一個雅合生產的“場站陰保設備”,每幾公里就有一個雅合生產的“智能終端”。
“我們還組織了‘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部署,開展產學研技術成果對接。”青島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楊超介紹,他們先后聯合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近20所高校院所,征集和發布各類技術成果1000余項,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提升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
青島昊宇重工有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時遇到了人才匱乏、技術升級難等問題,膠州市膠北街道主動幫助對接相關部門和高校等科研機構,共同解決難題。昊宇重工行政總監劉丙忠說,在專家指導下,企業實現了數字化轉型,生產效率提升了15%,產品平均生產周期縮短20%,產品平均綜合成本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