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夢之歌”號開啟商業首航!從大船到母港,青島郵輪產業加速遠航
從大船到母港,青島郵輪產業加速遠航
頗具青島基因的“藍夢之歌”號開啟商業首航,打造新消費模式、吸引新消費群體,助力城市從“郵輪港”向“郵輪城”突破
“青島基因”郵輪
青島企業參股的“藍夢之歌”號郵輪6月6日在上海開啟商業首航。該船總噸位約4.2萬噸,擁有609間客房,滿載人數1580人。首航后,該船將從上海、青島等母港起航投入運營
今年暑假運營青島航次
“藍夢之歌”號將從今年暑期開始在青執行4個正航次和2個轉港航次——
8月16日 上海—長崎—青島
8月20日 青島—佐世保—青島
8月24日、28日 青島—福岡—青島
9月1日 青島—長崎—青島
9月5日 青島—福岡—上海
在中國郵輪市場復蘇的關鍵階段,拼勁十足的青島又一次迎來好消息。
6月6日,青島企業參股、青島基因鮮明的“藍夢之歌”號郵輪在上海開啟商業首航,搭載游客開啟5天4晚的海上之旅。接下來,該船將從上海、青島等母港起航,以嶄新面貌投入運營。8月,該船將在青島開啟海上啤酒節的狂歡,融入時尚青島的悠揚篇章。
以“藍夢之歌”號的亮相作為標志之一,在新一輪中國郵輪產業發展中,青島身影日漸鮮明——
2023年9月29日,“藍夢之星”號在青首航,青島成為全國第三個、北方首批實現國際郵輪復航的城市;
2024年2月29日,今年首艘到訪我國的西方郵輪“歐羅巴”號抵達青島,青島郵輪母港迎來復航后首艘訪問港郵輪,外籍游客在青游覽了嶗山、青啤博物館、大鮑島等特色文旅地標;
2024年5月15日起,青島在內的13市郵輪口岸開啟免簽整團入境。此前,山東省、青島市均已出臺促進郵輪旅游發展的扶持政策,并持續優化郵輪經濟營商環境。截至目前,今年已確定20多個郵輪航次……
一步一個腳印的清晰時間線,是對國際郵輪復航以來“青島作為”最好的注解。
對于國內郵輪市場來說,當下的競逐頗有番“如火如荼”的意味。政策層面利好不斷,中資郵輪不斷推出新產品,外資郵輪積極布局國內市場,各郵輪母港摩拳擦掌搶客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興奮和焦慮并存,在不確定中積極尋找、發現和創造確定,無疑是當下整個郵輪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伴隨著“藍夢之歌”號郵輪啟航的聲聲汽笛,青島又開始了新的全力以赴。
旅游旺季推出青島首航
“藍夢之歌”號的首航,釋放出國內郵輪消費經濟與市場結構多元化發展的積極信號。
6月5日,上海北外灘國客中心郵輪碼頭,“藍夢之歌”號舉行首航儀式。該船總噸位約4.2萬噸,擁有609間客房,滿載人數1580人,大提琴與五線譜的船體彩繪傳遞出飽滿的視覺張力和愉悅的情緒張力。首航當日,炫彩的光影、華麗的歌劇、音色渾厚的大提琴與“海上樂活小鎮”的時尚場景交相輝映,為來賓帶來一場絕妙的沉浸式體驗之旅。
“藍夢之歌”號郵輪將于今年暑期運營青島航次。
“藍夢郵輪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做小而美的精品郵輪。船舶選擇基本在5萬噸左右,基于船舶體量的考量,產品亮點就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希望能探索出郵輪差異化經營之路。”在位于郵輪10層的“落日咖啡館”,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穎對記者描繪著藍夢郵輪的未來“路線”。
根據公布的計劃,“藍夢之歌”號將從今年暑期開始在青執行4個正航次和2個轉港航次,分別為8月16日上海—長崎—青島,8月20日青島—佐世保—青島,8月24日、28日青島—福岡—青島,9月1日青島—長崎—青島,9月5日青島—福岡—上海。
在四晚的航線中,不少郵輪通常去往兩個港口,為何藍夢只選擇一個港口?對此,徐穎解釋,在岸上游產品設計時,藍夢確保停靠港口10個小時以上,岸上游玩時間確保7.5個小時以上,讓客人真正回歸到郵輪慢旅行的體驗中,而不是“買買買”“趕趕趕”。
記者在“藍夢之歌”號郵輪上看到,這里設有專門的岸上游登記中心,游客在抵港之前可以預訂岸上游產品。
首航儀式當天,藍夢近期發布的“史詩下西洋——藍夢之歌33晚環亞之旅”“北海道14晚獵楓之旅”等產品備受關注。在徐穎看來,航線是郵輪公司的“護城河”,后續航線設計將融入齊魯文化等元素,通過講好故事,做好線路推廣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傳播。
“對于藍夢來說,青島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去年9月29日,我們完成‘藍夢之星’號的青島首航。今年暑期,我們將‘藍夢之歌’號轉到青島,希望在產品中融入啤酒節元素,并舉辦一些企業活動、會議等。我們與中央歌劇院的合作將放在青島航次,一些青少年演藝也將融入產品中。在青島的航線布局,特別感謝省市各級部門的支持。”徐穎非常看好2025年青島郵輪航次的加密。
“藍夢之歌”號郵輪上的活力廣場。
今年5月22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透露,去年9月,國際郵輪復航后,全年中外旅客運輸量達10.7萬余人次,今年僅一季度就已超19萬人次。在青島,主題航線和航次加密趨勢同樣明顯,多個航次中,最高上客率達99%。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發布信息顯示,今年6月至11月將有17個航次亮相青島,除“藍夢之歌”號外,還包括“地中海”號、“夢想”號,航線以日本、韓國為主,基本實現月月有船。
重點發力推動母港建設
行業水暖“船”先知。在國際郵輪“大船多母港”成為標配的當下,母港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首航儀式現場,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郵輪文旅部負責人郝東陳格外忙碌。“比起參加首航儀式,更重要的是借儀式搭建交流平臺,與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郵輪企業、船務公司等洽談合作,利用一切機會整合資源,加大產業招引力度。”與記者交談的同時,郝東陳的目光隨時準備著“捕捉”意向合作伙伴的身影,以便隨時大步追上前相約洽談時間。
那么,作為第二艘擁有“青島基因”的郵輪,“藍夢之歌”號的商業運營將為青島帶來什么?“郵輪產業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是設計與建造,中游是運營,下游是港口配套服務。中游的運營是核心,郵輪公司是郵輪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在產業鏈中價值占比顯著。船越多越好,正因為如此,港口之間都在搶船。”郝東陳透露,對于青島游客來說,新船的到來首先是帶來了新產品。“我們非常注重增加航次和區域產品設計,通過發力‘郵輪+目的地’,既將本地游客送出去,滿足多元化需求,也將外地游客和外籍游客迎進來,帶動青島本地消費。”
作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我國郵輪港口布局逐步完善,由北向南、從大連到三亞已規劃建設13個郵輪始發港,接待國內外郵輪能力不斷增強。在運營服務方面,今年1月,央地合力推動的郵輪運營“國家隊”華夏國際郵輪公司成立并落戶上海,將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營服務團隊。而各母港也紛紛推出產業扶持政策,如何在市場恢復中贏得主動,無不絞盡腦汁。近期,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在上海舉辦訪問港郵輪航線招引座談會暨合作簽約儀式,同步推介青島文旅資源、營商環境和扶持政策等,加快吸引國際郵輪游客入境旅游消費。
3月,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藍夢國際郵輪(青島)有限公司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注冊成立,這是青島第一家國際郵輪公司區域總部。藍夢確定5年完成5艘郵輪的戰略部署,通過船舶運營助力港口培育郵輪市場,以郵輪的停靠拉動產業發展。郝東陳透露,將全力推動5艘藍夢郵輪在青展開運營。徐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介紹,藍夢在青島注冊北方區域總部,除了銷售運營之外,還希望在青島開展更多實質性的產業相關業務,如船修物供、人才培養、船員招募等。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在此前的《青島市郵輪旅游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中,除了明確訪問港客源獎勵、始發港客源獎勵、郵輪常態化運營獎勵、首航和首訪獎勵外,還提出購買郵輪運營獎勵。那么,青島何時能擁有一艘自持郵輪?一名業內人士給出自己的回答。
“縱觀各母港的郵輪產業發展,青島的先天優勢雖然不是最好的,卻可以說是最拼的。不過,郵輪產業專業性強,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往往各司其職。要購買郵輪并在青島開展常態化運營,客源市場尚需進一步培育。一旦市場形成,企業自然就來了,水到渠成。另外,以乘機場景為例打一個比喻,在目前的產業情況下,如果讓機場去買一架飛機運營,是非常難的。”該業內人士表示,對青島來說目前以參股的形式擁有郵輪,既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也更靈活,還可以降低淡季和市場風險期的壓力沖擊。
多措并舉創造發展主動
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郵輪經濟產業鏈長、帶動性強,對推動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郵輪是外向型經濟,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可以說,國際化是郵輪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和生態環境。”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郵輪游艇發展首席研究員、北方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特聘專家謝燮認為,國際郵輪運營的基本邏輯是國際化、集團化,郵輪的運營必須要有明晰的戰略定位,正如人們所說,“對于沒有航向的船來講,所有的風都是逆風”。
而將視野拉大,發力港產城融合是港口城市的普遍規律,從成熟發展的國外郵輪城身上,也可得到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
邁阿密郵輪母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郵輪母港。邁阿密與郵輪公司的合作非常緊密,嘉年華、皇家加勒比、麗星郵輪等均在邁阿密設立總部或者分支機構。今年1月,皇家加勒比旗下25萬噸的“海洋標志”號就是從邁阿密首航。邁阿密擁有迷人的海岸風光和先進的郵輪碼頭設施,游客可以在郵輪前夜體驗雞尾酒會、音樂會和舞蹈之夜等。
“漢堡郵輪節”是世界郵輪業的舞臺,吸引著全球游客和郵輪從業者、愛好者。節慶期間,易北河上的郵輪巡游伴有焰火表演、音樂演出,還設置燈光秀、岸上表演等。與郵輪節時間相近,這里還舉辦著名的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展覽會,推動郵輪產業交流與合作。
其實,無論是在國際化還是集團化方向上,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都一直在積極探索,推動海上與岸上、產業上下游、港口與城市的多維聯動,在“港產城”融合發展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全力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港口城市主城區由存量到增量的轉型升級創新之路。
“經過2024年、2025年的全面恢復和培育,2026年開始,中國郵輪經濟將進入第二個‘黃金十年’,產業鏈發展將更加全面。”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郵輪發展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鄭煒航認為,在第二個“黃金十年”,郵輪旅游將向郵輪產業鏈延伸,航線將從中、短航線向中、短、長航線轉變,中國本土郵輪品牌迎來快速發展,郵輪產業將與旅游、船舶、會展、金融、醫療康養、藝術交易等相關行業相互滲透和融合,服務品質和民眾認知等都將發生變化。
青島市郵輪游艇協會會長趙鐳長期關注郵輪產業發展。“青島發展郵輪,有著區別于其他城市的一些特色和優勢,一是有優質的郵輪母港,二是與內地便利的交通,三是青島本來就是旅游目的地,與郵輪旅游有疊加效應。”趙鐳認為,青島有著以郵輪旅游帶動全域旅游發展的優勢條件,既要發揮好青島作為始發港的優勢,向內地城市游客推出“郵輪+”本地旅游產品,也要多措并舉吸引訪問港航次,助力青島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青島市郵輪游艇協會將積極聯絡上下游從業機構與政府文旅部門,努力打造“郵輪+”旅游品牌產品,積極倡導建立健康的郵輪市場秩序,建立郵輪旅游誠信體系。
變化是永遠的不變。在各級政策利好的扶持推動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青島郵輪產業發展將綻放不一樣的精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馬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