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西十年“新” 看西海岸新區創新“答卷”
日歷翻回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復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花落膠州灣西岸。
作為全國唯一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原青島開發區)、縣級市(原膠南市)合并而成的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沒有現成的“作業”可抄,卻在十年上下求索后,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地區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2121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003.4億元、實現翻番增長,蟬聯19個國家級新區季軍,從超過省內3個市到超越10個市,對全省增長貢獻率由3.7%提升至6.7%。
先行先試,敢為天下新
既然無法復制,唯有先行先試。先行先試不是蒙眼狂奔,而是要奔著解決最突出的問題。
“行政管理體制不順,發展將無從談起。”批復設立之初,青島西海岸新區在較短時間內穩妥完成了原膠南市、原黃島區、原西海岸經濟新區三套機構的整合和重新理順,此后的一系列操作可謂“大刀闊斧”。
“2014年,經過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新區黨政機構數量較合區前減少60%;2019年,繼續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機關部門比之前再縮減20%,同步開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鎮街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2024年,新組建社會工作部,持續深化機構改革。”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組織部副部長、工委編辦主任張大鵬告訴記者,逐步構建起“新區管統籌、功能區重發展、鎮街強治理”的架構體系,被譽為“最順新區體制”。
以“重發展”的功能區為例,西海岸新區向各大功能區充分賦權,實現功能區的事功能區辦。各大功能區成為項目建設主戰場、經濟發展主力軍,引進項目、完成投資均占全區六成,大項目、大園區拔地而起。
敢為天下之新,皆因心系“國之大者”。在經略海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之下,十年間,西海岸新區年均推出100余項改革創新舉措,先后獲批全國氣候投融資試點、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全國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國家級單項改革試點58項,50余項改革創出全國經驗。
時來天地皆同力,作為山東唯一國家級新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西海岸新區建設。《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均是從省級層面為新區的體制機制創新賦能;并建立山東省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專門辦公室,針對瓶頸問題研究解決路徑。
今年4月,該辦公室印發《2024年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總臺賬》。“臺賬分六大部分,共計108項重點任務,可以說是新區下一個十年起點的‘施工圖’。哪些問題需要跟省里哪些部門對接、協調解決,都進行了具體分解,一目了然。”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唐曉城告訴記者。
新質生產力蓄勢勃發
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一個鮮明的結果是,生產要素配置不斷優化、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蓄勢勃發。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新區成立工委科技委,建立‘科技專員+揭榜掛帥’機制,在重大科技項目上加速布局。”青島西海岸新區工信局(科技局、大數據局)局長劉然吉介紹。
截至目前,新區擁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88家國字號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增長11倍、28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5.3件增至85.4件,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21倍。
今年4月舉辦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海洋新能源應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永良教授團隊研發的“高效、寬頻、高可靠氣動式波浪能轉換裝置”獲最高獎——特別嘉許金獎。
據介紹,該技術是一項顛覆性技術,有效解決了波浪能發電裝置成本高、性價比低、可靠性差和生存力弱的問題,使波浪能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實現產業化意義上的突破,預期于今年建成全套波浪能發電系統并投入示范應用。
海工裝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海工院產業化基地的落戶是西海岸新區布局的點睛之筆。“中國海工院將清華大學大工科下海優勢,與青島乃至山東的海洋科技產業基礎和應用場景高效結合,扎實推進海工高端裝備研發產業一體化創新綜合體的探索與實踐,聚力打造海工高端裝備研發的強大引擎和產業高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工院院長張建民表示。
除海工裝備外,西海岸新區還在基因和細胞治療產業、氫能產業、海洋空天領域、半導體及光電顯示產業等前沿產業不斷落子。其中,“仲華”熱物理試驗大科學裝置成為“十四五”期間全國首個開工的大科學裝置,國電高科天啟衛星物聯網產業園將建設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青島衛星地面站、數據運營中心以及東北亞數據運營中心,基因和細胞治療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省15個未來產業集群之一。
找準新發展格局錨點
魚躍闊海,鳥飛高天。就青島西海岸新區而言,面向日韓、輻射黃河流域的開放窗口,是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錨點。
因海而生、依港而興,港口是西海岸新區最大的發展優勢之一。坐擁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董家口港區兩個億噸級深水大港,連通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個港口,邁入“雙港口口岸”城市行列的西海岸新區,近年來積極推動青島港加快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近日,在“長德”輪作業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兩臺全新自動化橋吊正式投產運行,從開始上岸到全部投產運行僅用8天10小時,較自動化橋吊壓縮調試時間70%、較常規橋吊壓縮44%,突破了自動化橋吊抵港調試的“天花板”,再度創造了港口行業的“中國效率”。
依托強大的港口運營能力,西海岸新區對外開放的能級不斷提升:獲批首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產業進出口總額增速超過40%,對RCEP其他成員國貿易額增長19%。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西海岸新區走出了一條“沿著黃河遇見海”的溯源之路。建立黃河流域“9+1”城市陸海聯動高質量發展合作機制,成功舉辦兩屆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建成西安—青島跨境電商產業聯動創新示范基地,董家口港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糧食進出口基地。
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扛牢“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鏈接國內國際兩種資源、貫通國內國際兩大市場,放大開放能級和輻射帶動力,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記者 楊國勝 張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