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新觀察室】人工智能的紅利屬于擁抱改變的人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韓彤彤 寧冠宇)
改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新技術改變生活,改變世界。另一方面,技術的不斷迭代與更新,加劇著改變到來的速度。人工智能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未來擁有更多可能性,也蘊含著種種機遇。
“人工智能+”已然是當下熱點,各個行業如何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如何在融合中創造新的生態,如何做好“加法”實現快速增長……這是時代的問答,也是每個行業,甚至城市亟待做出的改變。
相比技術的發展速度,人們對技術變化的感知具有滯后性。
在本次訪談中,中國海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中心主任王勝科談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時表示,技術對生活和生產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潤物細無聲的,“當下我們可能并未意識到改變的到來,但很久以后回頭看時,我們才會意識到技術帶來的巨大改變。”
時代的發展如大浪淘沙,只有擁抱改變的人才能抓住風口,搭上前進的列車。這一點,過往種種早已給出答案。
記者: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請問您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哪方面?
王勝科: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計算機視覺。簡單來說,攝像頭會拍東西,而我們視覺智能的任務就是能理解攝像頭拍到的東西,比如,我們常用到的刷臉、掃碼等,這都屬于計算機視覺的技術。
現在計算機視覺的技術運用非常廣泛,只要有攝像頭的地方,只要需要人眼去看去理解的地方,都可以用計算機視覺技術。事實上,視覺智能比ChatGPT應用得更早,更廣泛。從研究角度看,視覺智能的研究趨勢同樣非常大,在計算機領域中,這個研究方向最熱、研究的人最多,這也是國內做得比較好的一個領域。
但這里面還有很多細枝末節的問題需要去研究與攻克,如何才能更好地應用這個技術,人工智能或視覺智能如何去賦能產業,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探索的。
記者:人工智能并不是應用在單一場景或單一領域,您認為“人工智能+”加的是什么?結合青島產業特點,青島該如何做好加法?
王勝科:“人工智能+”是一個全社會全方位的狀態。相當于我們從沒有計算機、沒有手機過渡到有計算機、有手機的過程。同樣的,后面我們甚至會過渡到“人工智能+”式的狀態。它一定是全面的,絕不會局限于一個點,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舉例來講,以前汽車沒有所謂的智能駕駛輔助,現在有了,那以后我們是不是不需要考駕照了。所以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給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影響。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青島是具有優勢的,很多事情青島都走在前面。從人工智能產業本身看,它主要聚焦算法、算力和數據等方面。其實青島已經建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東西,后面也會建更多。青島有很多比較優勢的產業,當下要做的是將先進技術與產業需求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人工智能+優勢產業”的趨勢,這樣一定會出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記者:未來在我們的生活和企業生產過程中,哪些場景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視覺智能所帶來的改變?
王勝科:未來是完全可以暢想的。比如剛剛談到的無人駕駛,也許以后我們不需要開車,汽車自己可以自動導航駕駛。
人工智能的發展完全可以改變生活,可能一個成本不高的小機器人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性。我們現在都知道人形機器人,小米、國外都在研究這方面產品,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機器人不一定是呈“人形”存在,它有很多種形態,但是無論以哪種形態存在,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比如,當家里孩子很小時,經常會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大人每天收拾很累。如果智能機器人可以來幫忙,每天把玩具收拾得干干凈凈,我們會輕松很多,這種程度現在是可以做到的。
人工智能對生活、生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這種變化在當下可能我們并不會察覺,等回頭看時,我們或許才能意識到它對生活的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