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開年大戲《南來北往》從青島“駛出”,自播出以來,CVB中國視聽大數據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破2.5%,7天蟬聯第一,有觀眾表示,這部劇節奏緊湊,堪比“電子年貨”。原計劃在東北城市拍攝的《南來北往》,最終選擇青島外景、東方影都棚內和濰坊坊子區等地拍攝,還在青島八大關、魯迅公園、天主教堂街道等地取景,吸引全國網友前往打卡。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檔總票房80.16億,觀影人次1.63億,全面刷新春節檔影史紀錄,山東省春節檔票房6.22億位列省份第三。由賈玲執導,賈玲、雷佳音領銜主演的《熱辣滾燙》,影片中暴雨歸家、樓頂天臺練拳等戲份是在青島影視基地拍攝完成的。
春節檔電影、熱劇的“含魯量”之高,讓山東的“硬核特產”——東方影都再次火爆出圈。

2017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最新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名單,青島被授予“電影之都”稱號,成為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13個電影之都之一,也是中國首個“電影之都”。
青島電影歷史資源豐富,擁有中國現存的第一家商業電影院(1907年德國水兵俱樂部)、第一家中國人經營的電影院(山東大戲院),攝制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1931年)以及中國第一部有聲故事片《到自然去》。

早在1935年,青島就有了以青島人的生活為題材并在青島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劫后桃花》,青島八大關蝴蝶樓為人所熟知。
除此之外,當地冬暖夏涼,濕潤宜人,擁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獨特風貌,還有二十多個不同國家風格的建筑,被譽為東方“天然攝影棚”。據統計,現在每年有超200個劇組來青島拍攝。

青島影視基地——東方影都,是全國第一個500億級的影視基地,也是國內首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大型影視拍攝制作基地、全球投資規模最大的影視產業綜合項目。
東方影都占地170萬平方米,擁有40個國際標準攝影棚、32個置景車間、1萬平方米高科技單體攝影棚以及國際一流的水下制作中心和數字影音中心,成為中國最具科技含量的影視“夢工廠”,有九百多家影視企業入駐基地核心區,具有完整的產業鏈。

憑借國內一流的硬件優勢,一代代電影人在這里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諸多“第一次”,首次將虛擬拍攝技術完整應用到電影制作流程,首次將虛擬動物角色數字化表演搬上銀幕,首次使用“可視化”劇本預演,首次實現海外遠程實時拍攝……

細數從青島影視基地走出的春節檔影片,一部部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佳作也見證著青島影視基地的發展。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兩部國產科幻電影熱映,牢牢占據春節檔票房前兩名。它們共同的置景拍攝地——青島東方影都引發關注。其中,《流浪地球》被稱為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被公認開啟了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
2021年春節檔票房季軍《刺殺小說家》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程中點燃了星星之火,讓業內人士看到國產電影“一只腳邁進了電影數字化的門口”。
2023春節檔,《滿江紅》《流浪地球2》合計占票房70.6%,青島出品科幻片再次成為春節檔的爆款。
青島籍演員黃渤更是在《封神第一部》青島首映禮上戲稱,電影已成為啤酒、海鮮后的又一青島“土特產”。

影視工業化,不是直觀理解的重工業、機械化,而是強調流程、協同與分工。東方影都一直圍繞“全產業鏈配套的電影工業化生產基地”這一核心定位來發展。
作為山東省“1+N”影視基地排頭兵的青島影視基地,讓我們期待,乘著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的東風,將有更多的“青島造”大片,不斷擦亮青島“電影之都”品牌,引領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進程,演繹更多影視傳奇。
正如導演張藝謀說的那樣,“吸引全世界的電影人來這里拍電影”。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憲偉 欄目主編 葛思琦 策劃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