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產業園一期廠房全部封頂 依托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產業園一期廠房全部封頂,將依托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63家紡織機械8家鑄造企業“集群發展”
以頭部企業為“龍頭”,帶動“腰部”、延伸“長尾”,培育形成雁陣集群……近日,記者探訪位于膠州市洋河鎮的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產業園時看到,一期廠房已全部封頂。其中,總裝區的廠房已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共享噴涂流水線、智能組裝流水線已正式投入運營;智能加工區廠房已全部完工,智能加工流水線設備正在調試,預計今年10月底投用。據悉,該產業園將依托德爾德等龍頭企業,推動周邊63家紡織機械企業和8家鑄造企業集約成勢,打造紡織機械產業集群。
在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產業園,企業正在組裝調試織機。錫復春 攝
產業園將實現產業共享
步入產業園電泳噴涂車間,共享噴涂流水線正開足馬力,加速生產。車間內寬敞明亮,大型工業風扇在頭頂盤旋,十余名工人各司其職、繁忙有序。“這套噴涂流水線設計先進、智能化程度高,高峰期每天可噴涂3萬余個零部件。”青島德爾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文介紹,這套噴涂流水線在國內屬于領先水平,因為高度智能化,所以不需要多少工人。記者看到,噴涂流水線上掛著紡機的大梁、連桿、打維軸等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經過脫脂、水洗、磷化、電泳烘烤、自動噴涂等20多項操作后,經檢測合格才入庫。
在噴涂流水線南側,是智能組裝流水線,數十臺織機正在組裝中。“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織機主要有噴水、噴氣兩種,兩類織機單臺零部件都需要3000余個。”孫建文表示,依托智能組裝流水線,織機組裝效率大大提升。
作為產業園企業中的“領頭雁”,青島德爾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經過十余年的辛苦打拼,該公司從小廠房發展成中國領先的無梭織機產業園,產品遠銷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等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據介紹,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實施“1+5”平臺建設,即“1個產業智聯網+5個共享中心”。5個共享中心包括共享鑄造中心、共享噴涂中心、共享倉儲物流中心、供應鏈金融中心、設計創新中心,引進專業智能噴涂流水線、智能組裝生產線、智能加工生產線,打造集設計、噴涂、鑄造、加工、倉儲于一體的共享園區,實現產業共享新生態。“目前,智能噴涂流水線、智能組裝生產線已投入使用,智能加工生產線正在調試中,預計再過3個月即可完工啟用。”膠州市洋河鎮經貿辦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說。
探索成立上合紡織機械研究院
據介紹,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產業園分兩期建設:一期為200畝,主要建設總裝區、智能加工區等;二期占地500畝,將主要建設鑄造中心、共享倉儲車間等,園區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8億元。
為確保上合紡織機械創新中心項目順利推進,膠州市成立市級項目推進工作專班,統籌調度、精準服務,緊盯項目建設進度,破解項目推進難題,助推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增效。
“洋河鎮現有紡織機械行業已初具規模,共有63家紡織機械整機及零部件配套企業和8家鑄造企業。其中,有14家整機企業與16個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貿易出口關系,2022年實現貿易出口額3800萬美元。”膠州市洋河鎮黨委書記史明高表示。
為給產業園裝配“技術研發大腦”,洋河鎮正會同膠州市委組織部、膠州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等部門,與東華大學探索成立上合紡織機械研究院,加快材料、零部件、工藝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實現紡織機械技術迭代升級,打造智能、共享生產車間等,形成研發、制造、貿易一體化發展模式。此外,產業園還通過上合經貿綜服平臺,深度鏈接上合組織國家,加速開拓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力爭出口貿易額實現新的突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