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國家正式驗收!青島空港綜保區:從“新”出發,揚帆遠航
通過國家正式驗收,開啟新的征程——
青島空港綜保區:從“新”出發,揚帆遠航
闊步向前走,開啟新征程。作為山東首個空港綜保區,青島第5個綜合保稅區——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迎來新的里程碑時刻!
7月6日,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七部委組成聯合驗收組,實地對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進行正式驗收。經聽取匯報、實地檢查、組織評審等環節,聯合驗收組一致認為青島空港綜保區符合基礎和監管設施設置規范要求,同意通過正式驗收,并頒發驗收合格證書。這標志著青島空港綜保區正式建成,已具備開關運作條件。
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通過正式驗收。
從“新”出發,揚帆遠航。綜合保稅區是內陸地區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推動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次驗收為新的起點,我們將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營,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全省對外開放的新引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提供強大支撐。”青島市委常委、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黨工委書記張新竹表示。
為何要建?
擴大開放,優勢助推
具備疊加優勢的綜合保稅區,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外貿保穩提質的重要抓手。
于國家層面而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賦予了綜合保稅區新的使命。綜合保稅區“準境內關外”的區域特點,使其自誕生以來便承擔著鏈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使命。此外,自貿協定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入,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作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
于青島而言,建設青島空港綜保區具備多重優勢。一是青島外貿進出口優勢明顯;二是青島作為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具備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區位交通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全省唯一的4F級機場,青島打造空港型綜合保稅區自然也與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4年10月11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定位為面向日韓具有門戶功能的區域性樞紐機場、環渤海地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成為青島國際交往的又一重要窗口。青島市同步規劃臨空經濟區,并于2016年10月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批復,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定位為區域性航空樞紐、高端臨空產業基地、對外開放引領區和現代化生態智慧空港城,開放成為其重要功能。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山東省唯一4F級機場。
為了發揮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的門戶樞紐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落實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對外開放引領戰略,促進青島全方位對外開放,《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爭取設立空港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倉儲、進口分撥、國際采購等業務。
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選址于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西北側,鄰近機場貨運區,東至站前大道,西至機場西快速路,南臨碧水河,北至濰藍路,規劃總用地1.44平方公里(2160畝)。2022年2月24日,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設立,并于2023年3月20日順利通過青島海關牽頭的省級預驗收。
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主卡口。
如何建設?
規劃先行,創新示范
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
自去年獲批以來,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加快推進綜保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同時,按照海關總署《綜合保稅區驗收工作規程》,立足海關辦公和管理需求、綜保區信息化系統建設、圍網封閉施工、巡關道路收尾等工作,加大預驗收、驗收等各項工作推進力度。目前,綜保區卡口設施、巡關道、圍網、監控和信息化系統、查驗場地、監管倉庫、檢驗檢疫區、海關監管用房、海關辦公用房、專業技術用房、監管配套及辦公設施等均達到驗收標準。
“硬件”過硬,“軟件”也要齊備。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后,臨空區管委會按照國家相關要求,迅速啟動《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發展規劃(修編)》工作,深入研究促進外貿外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政策,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將政策優勢轉變為綜保區發展優勢。經過系統分析,初步確定思路,提出了“2344”規劃發展體系。
青島空港綜保區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
“2”即兩大戰略目標:打造RCEP銜接上合組織的貿易樞紐、東北亞地區面向全球的要素配置中心。“3”即三大功能定位:上合綜服平臺保稅貿易產業新基地、上合新區推進深化貿易便利化的新載體、青島市門戶樞紐城市建設的新支撐。第一個“4”,即四大重點產業:國際物流貿易、集成電路、航空維修制造、融資租賃和交易研發。第二個“4”,為四大專業平臺:上合跨境電商服務平臺、上合融資租賃服務平臺、進口消費品展示交易平臺、國際航材交易平臺。
“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通過海關總署等國家七部委正式驗收,標志著空港綜保區監管查驗、信息化系統、辦公服務等各方面設施齊備,已經具備開關運作條件,將成為青島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時海濤表示,下一步,空港綜保區將用好“保稅、免稅、退稅”的政策紅利,依托上合經貿綜服平臺,發揮上合策源和空港聯動兩個優勢,支持和鼓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首先,全力申建上合自由貿易空港。充分發揮上合示范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優勢,用好“境內關外”監管政策,建立與國際貿易發展相適應的運行及監管模式,推動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類優質要素資源在臨空區互動耦合、價值倍增。
其次,全力推動產業迭代升級。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重點瞄準集成電路、航空維修與制造、跨境電商等產業方向,精準高效招引高質量項目,因地制宜布局主導產業,多措并舉建強科創平臺,實現與青島內外其他綜保區的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另外,聚焦高品質營商環境,全力推動制度創新。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在行政精簡化、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營商國際化、金融市場化上創新開拓,在商務規則上接軌國際一流,在政務服務上體現國際一流,在創業宜業環境上對標國際一流,加快成為青島高品質營商環境的新高地。
地鐵8號線膠州北站。
怎樣協同?
一體發展,助力臨空
綜合保稅區作為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對發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臨空經濟區是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提升對外開放能級的“新平臺”。擦亮“綜合保稅區”招牌,對加速臨空區發展大有裨益。
網內網外一體發展。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將充分發揮“保稅+口岸+臨空經濟+上合示范”疊加優勢,通過與口岸的聯動發展,進一步提升園區通關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水平,做大做強國際物流和貿易功能;通過與臨空經濟區“網內網外”一體化發展,統一規劃、統一招商,共同打造產業生態體系;通過與上合示范區聯動發展,更好對接上合開放資源。此外,青島空港綜保區將積極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經驗,實現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疊加。
助力通關便利化,推動區港聯動一體化。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黑科技”強大,可有效推動綜保區、臨空區和機場緊密鏈接。在空港綜合保稅區大門處,有5個5米寬的普通車道和1個6米寬的超寬車道。當貨車進出時,會受到系列“全身體檢”——輻射檢測,當確認貨車攜帶物品在輻射值正常范圍內后,位于地磅旁的地埋相機可將貨車底部情況盡收眼底;同時,每個車道配有前后兩個視頻監控,可全方位捕捉貨車狀況。由10個視頻監控、1個地磅采集車輛信息后,經過海關數據平臺上報、比對,系統會自動指令放行或者攔截,大大提高通行速度。據悉,通過報關數據“日監控、周分析”制度、報關單“當日審結”機制、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和隨附單證、持續追蹤口岸查驗報關單等一系列“組合拳”,海關將查驗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確保貨物出區“零等待”。
根據規劃,空港綜合保稅區將作為起爆點,探索實施空港綜保區、機場貨運區、上合示范區海關監管場所之間“一次查驗”通關模式,爭取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落實貨物保稅、設備免稅、費用退稅等保稅政策,加速自貿免稅城項目落地,全面提升自由貿易政策吸引力和競爭力。依托上合經貿綜服平臺,用好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功能,打造涵蓋第三方平臺、支付、金融、信用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區。
以空港為核心、產業為支撐、城市為愿景,實現港產城融合發展。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臨空區將用好綜保區各項優勢資源,提升膠東國際機場規模能級,力爭將機場功能定位調整為“國際樞紐機場”,盡快啟動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二期擴建提升工程。以空港樞紐為核心,推動機場交通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加快形成機場流量匯聚、臨空指向產業緊密布局、都市服務創新發展、多元交通便捷串聯的一體化融合發展格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如今,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邁上新的發展階段,當不負厚望、砥礪奮進,奔赴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為青島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