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代言青島】從服務社區到投身公益 他是永不褪色的“黨員先鋒”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韓彤彤 孫志文)
李素光有句口頭語,從社區工作退休后,他常說:“身為黨員,雖退崗但不褪色!”事實上,他確實也是這樣做的。
李素光是原李村街道君峰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自1973年入黨以來,今年是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第50個年頭。在這50年里,他當過兵,干過社區工作,退休后又緊接著投身公益活動……在每一個人生階段,他都全力以赴地往前沖。
身處和平年代,在普通生活中,共產黨員如何發揮光與熱?在黨50年,李素光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他說,黨員沒什么不一樣,只是不能怕苦,不能怕累,要立場堅定,沖鋒在前。
這大概便是他一以貫之的人生信條吧。時間好像又回到了1973年,那年李素光21歲,入黨時,他特別激動:“干活都有勁兒了,什么活兒我都能干,這都是應該做的!”
起早貪黑 三個人支撐起社區工作
2007年,李村街道君峰路社區成立之初,李素光當選為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主抓社區黨建等工作。
“社區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只有三個人,每天都有很多居民來反映問題。”社區工作難成系統,涉及衣食住行,大多由很多瑣碎的事情組成,“最初會有很多外遷而來的居民,像社會關系落戶這方面都需要我們來幫忙聯系,所以大家不僅要解決社區內在的一些問題,還經常外出聯系戶口遷入等事項。”
事多、人少、早來晚走成為了李素光的工作常態。“有時候要下班了,還會遇到來反映問題的居民,但咱必須要接待啊,不能讓大伙兒跑空。”在李素光看來,大家能主動上門來反映問題,是居民對社區的信任,更是對他們工作的一種支持。
大雨中轉移社區居民 關鍵時刻黨員必須沖鋒在前
2010年,在一場大雨中,君峰路社區遭遇到“大水”的沖擊,過膝深的雨水沒過小區路面,涌進居民家中。
“凌晨時,我們接到了消息,小區里發大水了,甚至好多居民家里都進水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素光仍歷歷在目,“路面上的水已經有膝蓋那么高了。”
情況危急,必須第一時間把居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當時社區一共九名黨員,再加上熱心居民,我們一共十多個人,一起蹚著水,安置人員,轉移物品。”從凌晨到中午,在水里泡了五六個小時后,他們終于將所有居民安置好。
在社區工作中,或許像這樣危急的時刻并不多,可在李素光看來,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但凡是人民群眾的事,在關鍵時刻,黨員必須沖鋒在前。
熱衷公益活動 雖退崗但不褪色
白查夜巡、清垃圾、除廣告、拆違章……在崗期間,李素光給其他人員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現在雖已退休,但“退崗不褪色”卻成為了他的口頭語。
這些年,他一直作為志愿者參與協助社區工作,也積極呼吁黨員參與社區清潔、防控值勤、捐款捐物。入戶排查信息、站崗執勤、幫助困難群眾……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在他的帶動下,眾多黨員、群眾紛紛主動到社區請纓,也加入到社區志愿者隊伍中。
除了協助社區工作,每逢社區組織老干協會運動會、文藝演出等公益活動時,李素光也是第一個到現場。提起他時,大伙兒總會打趣道:“每次參加活動,咱到的再早也早不過他。”
“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我們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才換來了。對比之下,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今年是李素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第50個年頭,時光荏苒,那個充滿干勁兒的21歲小伙已是古稀之年,可那種沖鋒在前的精神,仍以一種昂揚向上的姿態融進他的生活中。
他就像一棵樹,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每一次拼盡全力、沖鋒向前,都讓這枝枝蔓蔓更加翠綠茂盛。望著這顆樹,大伙兒便知道,目標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