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聚焦2023年RCEP經貿合作高層論壇:擁抱RCEP,奔赴更美好的未來

2023-06-29 17:21    青島日報

擁抱RCEP,奔赴更美好的未來

開放的青島,又一次站在世界的聚光燈下。

6月28日至30日,2023年RCEP經貿合作高層論壇在青舉辦,RCEP成員國有關政府部門官員、駐華使節、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和商協會代表、經貿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就RCEP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國際航運貿易便利化、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新機遇等議題探討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6月2日,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對菲律賓生效實施,至此,協定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

本屆論壇是在RCEP全面生效實施當月,首個以RCEP為主題的國際性、高層級會議。和往屆不同,本屆論壇增設了投資貿易洽談會板塊,邀請RCEP成員國使領館相關部門、機構、國內外商協會、企業,聚焦國家產業優勢,宣傳投資政策環境,推介重點企業,開展經貿洽談。

正如論壇主題——“攜手前行共促繁榮”,如何在更廣闊的市場中,打造國際經貿文化交流與高端商務要素集聚平臺和特色載體,促進“流量”變“留量”,成為本屆論壇的必答題。

鞏固先發優勢

開放是青島的基因。

青島開放的比較優勢是對外面向“一帶一路”、面向日韓,對內引領山東、引領黃河流域。2020年11月15日,歷時8年,RCEP正式簽署,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

當RCEP這一前所未有的機遇擺在所有城市面前時,與日、韓具有地緣優勢、貿易往來優勢的青島大膽探索,落子先行——僅在RCEP簽署15天后,就提出以郵輪港區為“核心”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打造重點面向“10+5”國家的國際合作新平臺,成為面向RCEP成員國深度開放發展的新支點城市。

2022年1月1日,在RCEP生效落地青島啟動儀式上,青島開出全國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受理首筆出口退稅申請。崔冬妮 攝

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落地,青島舉辦RCEP生效落地青島啟動暨“中國·山東·青島—日本·關東·京濱”啟航儀式,升級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開出全國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受理首筆出口退稅申請,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App上線,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走在前列。

一年來,青島全面推動RCEP協定高質量實施,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促進與RCEP其他成員國貿易快速增長。頂格推進的RCEP試驗基地建設也成效顯著,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港口國際健康管理中心等重大產業平臺,集裝箱部落二期“海鮮大集”、源文化中心等商業文旅項目,中國港口藝術小鎮等產教融合項目已相繼落地;山東港口航運金融中心、世界之眼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世界之眼效果圖。

TEU集裝箱部落等一批商業文旅項目相繼落地。修相科 攝

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好RCEP機遇,深入開展“一業一展”“一國一展”活動,強化與日韓、東盟聯系,加大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助力企業出海搶訂單、拓市場。“市北區RCEP試驗基地試水早、起步快,在工作載體、制度模式、機制創新等方面,一直敢闖敢試、走在前列。下一步,市北區將聚力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推動產業集群和項目落地提質增效,高規格、高標準打造RCEP經貿合作高層論壇這一展會品牌和城市名片,為省市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新學說。

RCEP紅利持續釋放

為幫助企業擴大貿易業務,更深層次參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市北區以“組合拳”多維發力,讓企業盡享RCEP紅利。

在對外貿易領域,市北區發起成立RCEP商務服務共享聯盟,在RCEP成員國設立合作辦事處,為企業提供商務配套服務;打造RCEP集采易貨中心,廣泛吸聚RCEP成員國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搭建高水平合作新平臺。

其中,RCEP集采易貨中心是基于貿易數字化數據標準化理念,以貿促鏈、區塊鏈底層技術為依托,以數據為驅動力,以鏈接RCEP成員國采購供應需求為目標打造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中心還將對接大宗標準監理服務,以解決貿易環節中必要的倉單信任、融資信任、運營信任、運輸信任、檢測信任等問題,提高大宗商品的時長流通效率,降低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風險。

在對企服務領域,省級原產地簽證技術聯盟、聚焦RCEP經貿規則的“RCEP魯貿通”外貿實務查詢系統、聚焦RCEP經貿合作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RCEP成員國企業稅收服務中心等多個“全國首個”助力市北區打造全方位服務新生態。

其中,全國首家聚焦RCEP經貿合作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為全省3萬多家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解決痛點堵點問題。截至今年5月底,該中心已累計服務企業1.6萬余次;海關簽發紙質原產地證書5.4萬余份,發放空白原產地證書5.8萬余份;稅務受理出口退(免)稅1.9萬余筆,受理出口退(免)稅總額約28億元。

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劉笑言 攝

全國首個RCEP成員國企業稅收服務中心,聚焦貿易和法律爭端等對外貿易熱點難點,發揮成員單位和專家團隊優勢,按照國別、產業、出口模式、優惠類型等,創新協助跨境投資企業稅收協定執行、稅收爭議調解等14項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用好RCEP政策紅利,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RCEP新一輪紅利釋放,青島外貿韌性更強。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5月,青島外貿進出口總額3662.2億元人民幣,其中,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385.3億元,增長7.6%。今年一季度,青島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2.4萬份,出口享惠貨值5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0.3%和35.4%;認定經核準出口商35家,有關企業出具RCEP原產地聲明928份,出口享惠貨值3.6億元。

打造RCEP經貿合作示范城市

對接協定機遇、提升貿易便利化、促進貿易投資成果落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宣介培訓……RCEP生效實施以來,各地都在高位引領、頂格推動、搶抓機遇、尋求紅利,一批富有成效的務實舉措和創新實踐成果涌現,推動更深融入區域大市場。

市北區是青島掘金RCEP的主戰場,為了鞏固先發優勢,變“先手”為“強手”,市北區已經聯合專家智庫,編制了《RCEP山東經貿合作示范區總體建設方案》,圍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金融保障等7個方面,制定30條任務措施,為打造RCEP經貿合作示范城市“保駕護航”。

市北區加快建設RCEP山東經貿合作示范區,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修相科 攝

比如,通過“一國一策”、完善企業服務等舉措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推動貨物貿易轉型升級;通過建設“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打造集約對流的國際陸路通道、拓展運能充沛的國際空中走廊等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業能級,發揮多式聯運物流網絡集貨效應;通過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國際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拓寬RCEP對外投資渠道,擴大區域投資合作;聚焦RCEP規則,通過靈活應用原產地規則、推進法律服務“集成化”、強化財稅服務支持、開展RCEP信用培育專項行動、強化RCEP合規經營指導等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支持人民幣跨境結算、推動供應鏈金融持續發展、建立匯率避險風險共擔機制、搭建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加強宣傳推介,通過舉辦經貿交流活動、開展沿黃流域推介培訓等擴大海外知名度。

“我們要利用3年時間,再探索、再突破、再發力,建成貿易便利、服務開放、投資自由、監管安全高效、國際影響力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新型自由貿易園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行經驗,做實做好示范區。”市北區委書記高健說。

RCEP試驗基地為青島、市北帶來的,不僅是產業鏈條的重塑,更是城市空間的重構,是城市的全方位更新。為了進一步激發開放的內生動力,放大RCEP試驗基地的先發優勢,深化港口資源整合,今年,市北區提出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組建總規模50億元的“三區互融”產業發展基金,以“一年全面起勢、兩年深度互融、三年取得顯著成效”為目標,圍繞“強港、精園、優城”,摸索出一條創新驅動振興老港區、發展新園區、復興老城區的新路子。

共享新機遇,合作贏未來。我們期待區域攜手澆灌出的繁榮之花絢麗綻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港區:激活引擎,打造國際港城樣板

百年港航、起于市北。大港是市北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最核心的開放平臺。

放眼全省,市北區“港”的要素極其突出——從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高標準規劃的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全省港口核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總部,到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核心區,可以說,疊加了國家、省、市級戰略和風口紅利的大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市北區依托岸線優勢打造濱海活力灣。修相科 攝

如何進一步放大港口優勢?在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窗口示范區”的總目標下,市北區正在謀劃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區,書寫港城融合發展新篇章。

打造灣區經濟增長極

RCEP生效,最先并將長期受益的是港口、航運、貿易等領域。

數據最有說服力。據相關統計顯示,2022年,市北區貨物進出口總額378.5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對RCEP國家進出口113.4億元,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30%,同比增長28.3%;今年一季度,實現外貿進出口額103.4億元,同比增長40.7%,超全市增速35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首位,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貿易往來已成為市北區外貿新的增長極。

身處新賽道,港區的發展邏輯已然明晰: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

近年來,市北區把RCEP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港區高標準規劃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RCEP國際博覽中心等策源引領型、要素支撐型的產業平臺,并在“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發展的大框架下,嵌入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引領,航運貿易、商務商貿、現代金融、都市工業、醫養健康、文化創意為重點的“2+6”特色產業。

目前,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港口國際健康管理中心等重大產業平臺,集裝箱部落二期“海鮮大集”、源文化中心等商業文旅項目,中國港口藝術小鎮等產教融合項目已相繼落地;山東港口航運金融中心、世界之眼、郵輪港區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項目正在施工。崔冬妮 攝

功能性產業平臺的集聚效應已經凸顯。致力于打造輻射北方地區的萬億級油氣產業交易結算和服務中心的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揭牌運營近兩年來,已入駐合作銀行、供應鏈服務商、商事服務商等服務機構近20家,吸引50余家企業落戶,“交易+金融”生態初步形成,2022年交易額近600億元;并聯動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等,構建航貿金耦合創新發展的新陣地。

放眼港區,現代航運物流、貿易服務、船舶交易、保險經紀、大宗商品交易、期貨經濟等已葳蕤叢生,這片黃金海岸正在逐步成為青島面向世界、高質量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擎。

崛起城市文旅新地標

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是主城區稀缺的規模化可開發濱海空間資源,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重點片區,是寄托升級未來城市形態的全新地標。

市北區謀劃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區,書寫港城融合發展新篇章。修相科 攝

5月15日,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地下道路及基礎設施項目(地下空間)封頂儀式在項目現場舉行,隨著最后一塊頂板混凝土澆筑完成,該項目建設工作正式從“地下”轉到“地上”。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客運中心。修相科 攝

時間退至2020年3月,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建設開工暨全球招商儀式上,以活力時尚主題板塊樂海坊(啟動區)為引爆點,海洋探索主題板塊探海坊、郵輪高端服務板塊尚海坊、海洋創新融合板塊通海坊、綜合配套宜居板塊居海坊五大片區呼應聯動、交相輝映。

按照計劃,2025年,啟動區將煥然一新、全面起勢。如今,時間過半,港城融合的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已肉眼可見——漫步港區,鐵路專用線、驗潮站、膠澳海關等工業和歷史文化遺產為城市留存記憶,啟動區首個配套項目TEU集裝箱部落啟動運營,打造集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一站式城市生活服務空間,“從天而降”的集裝箱自由下落,簡約而大膽的設計充滿時尚感,成為海邊景致。

在這里,歷史與時尚碰撞——筒倉酒店、筒倉博物館、海鮮市集、青島源文化中心(市圖書館新館)、“世界之眼”……時尚元素加速集聚,集觀海、休閑、餐飲為一體的時尚休閑活力區呼之欲出。

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特色文旅項目源倉餐飲集市效果圖。

在這里,產業新活力迸發——航運物流、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郵輪旅游等產業涌入,助力郵輪港區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承載區、國際資源對接的思想策源地。

在這里,服務連通,區域協同——以“世界之眼”構建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將形成郵輪港區南北向、東向的大運量快速直接通道,奠定大港與青島其他城區的軌交格局。

啟動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北片區的更新改造也進入新階段。據《郵輪港區北片區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優化、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城市空間形態方面,北片區將規劃形成“三核兩帶多廊多點”的空間結構,還要在關鍵節點打造元宇宙體驗中心、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國際郵輪服務中心、悅海商街、探海公園、水生態科普公園、國際航貿金融中心等亮點項目。同時,結合功能布局,打造城市地標高點,形成近海低、遠海高的城市天際線,塑造港區“向港而生”的城市形象。

“重磅規劃”描繪壯闊遠景,一個集聚郵輪旅游、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等為一體的國際港城正款款走來。

合奏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說起港口,便不得不提山東省港口集團。山東省港口集團是市北區建設RCEP試驗基地的基石,也是“三區互融”發展的關鍵力量。

早在2020年年底RCEP試驗基地啟動時,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就曾表示,青島在面向日韓、東盟往來中區位便利、優勢突出,特別是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使山東雄厚的港口資源得以集中整合、握指成拳,成為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山東省港口集團將始終鎖定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本方向,加快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全力打造以青島為中心的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

此后,山東港口青島港有針對性地列出目標:要吸引船公司持續加密青島港東南亞、日韓及澳新航線等近洋航線規模,不斷強化青島港對接RCEP各成員國物流大通道建設;搭建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RCEP成員國鐵礦石供應鏈,打造國際礦石貿易加工分撥中心;以青島港為樞紐,全力支持船公司打造輻射RCEP各成員國的進口消費品精品航線組群,打造輻射沿黃流域腹地市場的進口消費品分撥中心。

三年多過去,山東港口集團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港口樞紐能級不斷躍升。全集團吞吐量突破16億噸,集裝箱量超越3700萬標箱,分別穩居全球第一、第三,托舉起全省97%的貿易進出口量;青島港接連趕超新加坡港、釜山港、廣州港,吞吐量、集裝箱量分別躍居世界第四、第五,進入世界一流港口前列,持續夯實青島門戶樞紐地位。

港航產業積厚成勢。投控、郵輪、航運等11個板塊集團接連落戶,港信期貨設立運營,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啟動建設,啟運港退稅政策落地落實,有力吸引港航高端要素在青集聚。

RCEP成員國企業稅收中心(青島)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數據分析。萬云軍 攝

經濟貢獻持續提升。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建設如火如荼,RCEP試驗基地加速推進,港產城融合項目接連開工,臨港產業蓬勃發展,在青累計投資達638億元。

如今,在“三區互融”的新使命下,這個市北區最緊密、最核心的發展合作伙伴又一次站出來,與市北區并肩合奏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我們將充分發揮港口戰略‘棋眼’作用和經濟支撐功能,立足市北中心城區、城市原點的地位功能,全力把港口優勢注入城市經濟,加力推進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合力爭創‘三區互融’典范區;鎖定‘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帶動更多高端產業落地、吸引更多優勢資源集聚,全面助力青島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霍高原說。

以港為媒,鏈動全球。不斷涌入的海量流量、資源要素,正在重塑市北,重構青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園區:做強載體,加速產城深度融合

青島膠州灣東岸正在響起嘹亮的高質量發展沖鋒號。

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陸上行駛的工程車輛與海上航行的工程船舶接續發力,助推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圍繞油氣產業發展需要,打造集合油氣交易、國際貿易、金融服務、航運物流、貨代船代等油氣全產業鏈服務功能的產業集聚區;在市北區桐柏路以西、大沙路以北,占地面積約37.4畝的百洋醫藥科技創業中心已完成土地平整,這里將規劃建設健康金融創新港、健康人才中心、健康新零售中心,打造金融創新孵化平臺,并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發展方向,開展大健康領域的投資孵化;在瑞昌路以西,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內,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大廈、產業孵化中心、人工智能企業總部、水上運動中心等9個項目正加緊施工,未來,園區將以智能軌道交通為突破點,充分結合地鐵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特色產業優勢,打造產城深度融合,生態花園宜居宜業的園區……

市北區打造高質量特色產業園區。圖為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及周邊。修相科 攝

港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城市是支撐港口發展的重要腹地,二者之間要形成互相成就的有機生命體,關鍵靠產業聯結。眼下的市北區,正通過一個個密如鼓點的項目帶動,逐步將擘畫的航運服務產業園、現代商貿產業園、現代金融產業園、數字化港口產業孵化園、高端裝備制造及物流產業園、創意文化產業園、醫養健康產業園、人才發展產業園八大產業園區變成現實。可以預見的是,這些融合了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生態鏈的新興產業園區,將成為撬動市北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的重要支點。

市北的經濟底盤

市北區是青島近現代產業發展的搖籃,在不斷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中,市北區已經確立了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引領,航運貿易、商務商貿、現代金融、都市工業、醫養健康、文化創意為重點的“2+6”特色產業體系。

青島紡織谷時尚創意園區。劉笑言 攝

總部企業產業帶動性強,是市北區重點發展的兩大引領性產業之一。目前,市北區經市級認定的總部經濟企業超50家,涉及商務商貿、現代金融、數字經濟、都市工業等行業。為打造膠州灣東岸航運貿易金融總部經濟融合發展新高地,市北區依托總部企業在整合資源和要素配置上的獨特優勢,抓高端資源、抓生態資源,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級,提高總部經濟區域貢獻實效。一方面,通過積極搭建合作發展平臺,支持本地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業務聯合等方式加速關鍵資源整合,形成一批本地總部企業;另一方面,基于該區的產業基礎和支撐載體,圍繞500強企業、央企、省企和沿黃龍頭企業大力靶向引進增量。在具體目標上,市北區計劃每年新增總部企業10家,預計到2025年,總部企業數量將超過80家。

在數字經濟領域,市北區擁有東軟載波、浩海、檬豆等軟件和信息服務納統企業近30家,檸檬豆工業互聯網平臺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認定,檸檬豆牽頭的中小企業供應鏈數字化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獲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認定,中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等2個項目、1個平臺入選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市北區計劃,到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0%,年均新引進1個億元以上數字經濟項目,培育1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創建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1個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和1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青島數字港以及青島數字港安全產業園,建成青島地區領先、膠東地區優勢明顯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

此外,在航運貿易領域,市北區提出以B2B對外貿易為主攻方向,引育航運服務、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實現貿易總額5年翻一番。在商務商貿領域,提出到2024年,限上批發業銷售額達到17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限上零售業銷售額達到29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限上餐飲業營業額達到6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引進億元以上現代商貿類項目20個。在現代金融領域,力爭到2024年末,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20億元,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均達到3000億元,每年新增金融企業20家,金融企業總數超過360家,市北區私募基金注冊規模突破700億元,將青島新金融中心打造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影響力顯著的金融業集聚區。在都市工業領域,到2024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制造業和軟件、信息、研發、設計、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融合發展,形成良好的都市工業發展生態;在醫養健康領域,到2024年,預計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10.4%,年均增長10%左右,力爭新引進億元以上醫養健康產業項目3個以上。在文化創意領域,到2024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基本目標突破45億元,年均增長4.5%;新招引億元以上文化創意產業項目6個,每年招引落地一個30億元的文旅大項目。

特色產業園區托起新未來

為實現上述目標,市北區謀劃8大產業園區,每個園區圍繞港口獨特的鏈接生產要素、匯聚生產要素能力作用做大文章,同時,明確區級牽頭干部、責任相關單位和企業,搭建適宜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生態鏈。

培育發展航運服務產業園。以臨港樓宇垂直園區為載體,集聚一批實力雄厚的高端航運服務企業,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和航運衍生服務業;依托港區啟動區山東港口航運金融中心等項目建設,圍繞海洋投融資服務,建設現代海洋航運金融中心;重點引入國際航運巨頭設立區域總部及功能性機構,完善圍繞航運公司所必需的法律、經濟、咨詢等服務,形成航運生態及發展氛圍。

培育發展現代商貿產業園。做大做強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打造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集聚港口高端客戶,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獨立站、海外倉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在 RCEP成員國布局海外倉、境外服務網點;依托RCEP博覽中心、歷史城區等載體,發展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打造跨境電商體驗店、最具特色的“跨境貿易+海洋文旅”特色消費業態。

發展壯大現代金融產業園區。依托環海灣金融中心、館陶路新金融產業園,重點發力供應鏈金融、船舶航運保險等領域,集聚各類金融資源,開展電子倉單質押融資、產業基金組建、大宗商品交易等相關業務,形成強大的集聚效應。

新金融產業園開園,館陶路“華爾街”復興。北訊 攝

打造數字化港口產業孵化園區。發揮頭部企業行業引領、技術引領、產業鏈集聚作用,結合市北區的現有產業優勢及載體資源,積極承接省港科技集團技術創新中心、港口大數據公司、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智慧生態平臺、港口人工智能項目產業落地,做好資源匹配、政策匹配、載體匹配等各項前期服務,合力打造港口數字化轉型產業園區。

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及物流產業園區。圍繞山東港口集團綠色港口建設發展方向,發揮積極推動海工裝備制造、智能化倉儲物流等產業集群建設,全面開展生活消費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等業務,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發展物流集聚區,圍繞RCEP涉外方向,新建飛地園區或升級改造一批綜合物流園區、配送(分撥)中心、末端配送網點。

培育壯大創意文化產業園區。依托歷史城區保護更新、1號、2號碼頭改造和中港灣改造,全面推進彰顯城市風貌、激發發展活力、提升城市品質的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整體打造“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等業態場景,開拓新的免稅業態,培育打造國內知名的郵輪旅游、濱海文旅綜合服務商。

打造醫養健康產業園。以醫養健康產業為核心,聚焦國際大健康集聚區建設,高標準建設山港健康管理中心、國際大健康產業園等載體。招引國際國內健康管理、咨詢類大中型企業,加快建設醫療、健康管理、醫養三大中心,創建全國一流、港灣特色的醫養健康示范窗口。

培育提升人才發展產業園區。成立現代港航產業研究院,引進港航界世界級專家學者,為“三區互融”產業發展、園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依托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涉港方向,聚力發展船舶管理、郵輪產業、港口運營等方向人力資源服務業,吸引船舶、航運、貿易、金融相關的人才集聚,為服務港口、帶動外貿提供人力支撐。開展船員、海員及航運人才培訓,實現船員注冊、管理、調配和服務一體化發展。

圖為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北訊 攝

據悉,8大產業園區將不斷注入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引領性項目,加速形成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助力市北區“港產城”深度融合互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城區:多點發力,重塑宜商宜居城

城市要依托港口做大做強,必須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以服務于由港口所帶來的人流、商品、貨物、數據和資金流動。在爭創山東省“三區互融”典范區過程中,市北區明確提出創建高品質宜商宜居新城區的目標,在優化港區交通布局、提升城市服務能級、推進老城區保護更新、加快老工業區盤活利用、推動青島中央商務區提質增效等多方面發力,不斷提升區域的便利度、舒適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青島中央商務區成為新媒體產業、新航運產業集聚地。崔超 攝

完善基礎配套,提升服務能級

50臺挖掘機同時啟動,數十臺霧炮車、灑水車同時進行增濕除塵作業,在12個小時內,市北區完成了服役三十余年的雁山立交橋拆除封閉施工——今年5月初,市北區這一民生工程沖上熱搜,很多網民看到現場施工視頻后,紛紛點贊其所展現的“中國速度”。

雁山立交橋快速拆除,展現了市北區完善交通布局,提升城市服務能級的決心和魄力。據了解,為優化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周邊交通布局,市北區正著眼打造復合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昌樂路匝道、普集路、陵縣支路等道路新改建工作,全力支持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溫州路隧道、地鐵2號線及5號線建設,完善海底隧道、地鐵、市政道路布局,增強港區與城區的客流集散轉換能力。

除了提升區域的通達度,市北區還結合涉港產業和港航發展需求,完善城市金融、保險、技術、人才、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功能。例如,在金融領域,近年來市北區強化發展航運金融,以省港口集團為支撐點,打造航運金融生態圈,探索航運保險、倉單融資等業態,推動航運交易業務與港口業務融合發展。在人才服務領域,該區多年培育打造的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于今年正式晉升為“國家級”產業園。隨著園區搭建的中國(山東)國際人力資源服務貿易數智平臺啟用,園區將為出海企業和人才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為促進國際人力資源服務供需對接,平臺還組建起多元素集聚的聯合服務聯盟,為供需雙方提供溝通順暢的應用場景,為青島加快人力資源服務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市北區還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信息化水平,重點保護和傳承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港口特色文化、建筑風格等“基因”,打造特色突出的港口城市。其中,市北區“星火”鏈網骨干節點已通過評審,完成5G站點建設750余處,5G覆蓋率達到100%,移動下載速率全國第一。同時,市北區還依托山東省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制造業創新中心、青島數字港安全產業園打造山東省數字安全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雙高地。

導入新產業新業態老城迸發新活力

今年“五一”期間,摩登青年節拉開了市北區郵輪港區TEU集裝箱部落活動季序幕,不少年輕人驚訝地發現,曾經的老港區已經變得如此新潮時尚。TEU集裝箱部落是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首個配套項目,將打造集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一站式城市生活服務空間。未來,港區6號碼頭端部將規劃建設極具地標性的餐飲集市,打造高端海鮮餐飲碼頭;碼頭公共區域規劃海灣廣場,融合特色燈光影展示功能,打造濱海廣場空間;市南區、市北區濱海步道系統將串聯,增加導視系統、夜景亮化等服務設施,打造全長3.2公里的濱海步道。

郵輪港區是輸送承接郵輪旅游人群的窗口,很多人一度擔心港區周邊要拿什么承接、服務在此集散的旅游客群。隨著近幾年青島市大力實施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程,問題的答案已經逐漸清晰。

在郵輪港區緊鄰的歷史城區,近200棟老建筑恢復了最初模樣,“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特質得以深化。在業態更新方面,截至今年5月份,歷史城區共引入餐飲美食、精品住宿、文化體驗、創意零售、休閑娛樂5大類210個項目。其中,由市北區打造的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內,青島里院文化被完整保留,再現數十年前里院“串里串院”的生活場景,既激活了老一輩青島人“煙火氣”的生活記憶,也為年輕人打造起了一個“有趣、好玩、好逛”新派里院生活體驗示范區。

市北是青島的老工業區,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推進,老四方工業區內5000畝低效用地將實現再開發。在這些主城區內極為稀缺的可利用土地上,市北區正加快中車四方智慧港、歡樂濱海城、百洋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通過項目招引、特色產業導入,聯動城區與港區,為港區發展提供載體支撐。

市北區加快中車四方智匯港等重點項目建設,通過特色產業導入,為港區發展提供載體支撐。修相科 攝

在今年市北區首場重點低效片區產業集聚推介會上,市北區提出,將利用老四方工業區部分低效片區,打造青島“健康谷”。根據《市北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到2025年,市北區生命健康產業實現年均產值增長10%左右,力爭新引進億元以上生命健康產業項目5個以上;創新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現代中醫藥及健康服務,促進中西醫融合,基本建成生命健康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和質量居青島城區前列。

市北加快市重點工程建設,重慶路高架橋長沙路段有序推進。萬云軍 攝

此外,青島中央商務區也在實施提質增效工程。片區依托國際航運中心等一批高端樓宇,導入數字經濟、商務商貿、現代金融等產業,集聚高端商務業態、高層次人才,與港區形成產業協同,打造一流的商務中心。力爭到2025年,新增商務樓宇30座,面積約120萬平方米,累計全區商務樓宇120座,總建筑面積約550萬平方米。

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城市“軟實力”

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需要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市北區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融合發展,持之以恒地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轄區企業發展活力,提升城市不斷向上躍升的能力。

市北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劉笑言 攝

“演出前,我們需要申請營業性演出審批。以前需要3個工作日才能辦完,現在在市北,當場就能拿到批文,有了更加充裕的宣發和售票時間。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政策!”DOWNTOWN  Livehouse主理人解新宇說。據了解,為進一步激發演出市場活力、釋放文旅消費需求,今年2月,市北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同一場所長期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流程再造,區行政審批局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與區文旅局、區綜合執法局、公安局市北分局共同研究決定精簡營業性演出審批材料,優化審批流程,打造“即申即辦”新模式。按照常規流程,辦理營業性演出審批需要提交15項審批材料,辦理時限為3個工作日。流程“瘦身”后,申辦演出變得更為便捷——申請人不再需要提供“一摞材料”,批文更是變為“立等可取”。

營業性演出審批“即申即辦”是市北區眾多優化營商環境案例中的一個。據了解,今年,市北區出臺《關于建立六項機制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提出通過重點項目頂格護航、政企互通雙向體驗、直通直辦快速響應、開放互融生態營造、作風能力煥新躍升、督考一體閉環解決6項機制,不斷完善服務舉措、推進流程再造、深化改革創新,推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走深走實,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營商環境、作風能力、發展質量“三個明顯提升”。

具體而言,市北區將針對重點項目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對項目策源、儲備、開工、建設、竣工等全生命周期精準護航,對項目政策決策、征地拆遷、建設推進、資金保障、矛盾糾紛和產業導入等問題協調處理。建立營商工作決策問企評估制度,就惠企政策制定、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前置征求經營主體意見;組建涉企服務“專家特派團”,“一對一”定制服務;分批選派有發展潛力的干部到駐區大型企業和重點稅源企業掛職實訓,推進與駐區大企業的協作交流和資源共享,實現干部培養鍛煉和助力企業發展的互利共贏。推動形成“多方共同參與、問題廣泛收集、政府即時響應”的訴求收集反饋良性循環,更好掌握經營主體所思所盼,有針對性改進提升服務水平。組建營商環境“觀察員”隊伍,選取部分產業園區、商圈街區、金融和政務服務窗口單位等場所設置觀察點,及時收集涉企難題和訴求,并快速響應、限時辦結。

“市北區將發揮青島主城最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務和基礎支撐、豐富的醫療教育資源、便利的交通和商業設施優勢,打造15分鐘生活圈,讓市北‘工作、生活兩便利’的特點更加深入人心。”市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青島力促銀行保險機構“加碼”,未來3年貸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3-06-29    青島日報

民生在線:李滄今年新增學位8310個 八醫東院區年底投入使用

2023-06-29    青島新聞網

青島首個不夜城人氣爆棚!6月30日正式亮相 免門票開放

2023-06-29    青島新聞網

迎接"高鐵時代" 青島高新區這些配套道路加快推進

2023-06-29    青島新聞網

全流程便捷體驗!青島機場第三條空中快線——“青哈快線”今天投運

2023-06-29    青島日報

福建省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家東一審被控受賄9415萬余元

2023-06-29    人民日報

民生在線:李滄區委副書記、區長魏瑞雪網談回顧

2023-06-29   

“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沖上熱搜第一!最新回應來了

2023-06-29    中國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吴堡县| 汉寿县| 漯河市| 江孜县| 通化县| 青冈县| 安国市| 南江县| 汉源县| 辰溪县| 霞浦县| 额尔古纳市| 光泽县| 山东省| 镇平县| 巨鹿县| 岳池县| 正蓝旗| 登封市| 高雄市| 黄梅县| 锡林郭勒盟| 都江堰市| 抚顺县| 慈利县| 蒲江县| 肃南| 盘锦市| 无锡市| 班戈县| 晋州市| 依安县| 邵阳县| 揭阳市| 普定县| 瑞丽市| 晋州市| 安仁县| 红桥区|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