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黃金海洋岸線 靈山島生態修復項目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記者自市財政局獲悉,近日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央財政支持開展2023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競爭性評審中,我市西海岸新區靈山島生態修復項目成功入選,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4億元,其中2023年補助資金2.4億元已下達我市。
靈山島是中國北方第一高島,全國首批地質文化島,也是我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東干線的“候鳥驛站”,是全國首個“負碳海島”,森林覆蓋率超過70%,有6種復雜地貌、324種植物。目前靈山島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存在外來物種入侵、部分山體崩塌、部分護岸和岸線受風暴潮損毀、污水垃圾處理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島體和島岸穩定性。
靈山島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將重點開展海島岸線保護修復,包括改造靈山島西側護岸1975米;退養還灘,清理養殖池3.09公頃,拆除養殖池5286立方米;修復山體護坡271米,對島體20處不穩定隱患點、島岸1處不穩定邊坡進行防護工程治理;構建牡蠣礁生態系統,建設牡蠣礁體1.28公頃,恢復海域面積約8公頃。同時,加強植被群落修復和鳥類、野生動物保護,并做好靈山島入海污染物治理。靈山島生態修復項目總投資5.15億元,除中央財政資金投入4億元外,我市將投入資金1.15億元。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打造靈山島黃金海洋岸線,重現水清灘凈,漁鷗翔集的生態美景,使靈山灣海洋生態返璞歸真,凸顯靈秀海島風情。
我市擁有豐富的濱海資源和優美的海岸線資源,大陸海岸線長760.02公里,是彌足珍貴不可復制的自然財富。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步伐,組織實施了以“藍色海灣”整治為代表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13個(包括6個海島整治修復工程和7個岸線整治修復工程);累計爭取中央資金約10億元,地方配套資金約120億元,共計投入約130億元整治濱海濕地約2300公頃,整治修復海岸線約110公里,有效改善了海洋生態受損問題,充分體現了海洋生態修復的生態效益和社會價值。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加大海岸線保護力度,著力修復受到破壞的海岸帶景觀和生態功能,為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拓展海洋空間、提供生態保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