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大考”,青島蟬聯全國“第一檔”
貿易連接全球,連接創造價值。
魔幻音樂響起幾秒鐘之后,棕黑色皮膚的模特在TikTok上展示著黑色、金色甚至紫色的假發,并用直發棒、發夾塑造發型;生產商展示著密密麻麻的發網、發簾,以及車間里工人編織一頂又一頂假發的畫面……
TikTok上的假發直播
如果不在TikTok上搜索“Chinese wig”(中國假發),中國生產、制造假發的工人和購買假發的非洲裔女性很難被聯系在一起。
非洲人頭發天生蓬松,布滿細密小卷,難打理,假發是非洲裔女性的“剛需”。
中國是全球假發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全世界80%的假發來自中國,TikTok上的中國假發視頻也大受歡迎。
通過TikTok發布視頻,直接與國外終端客戶交易,離不開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的崛起。
21世紀初,跨境電商平臺剛剛興起。創立較早的傳統大型代工廠對此顧慮重重。習慣了傳統銷售渠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客戶體系,他們并不需要通過網絡擴展客戶。中小企業企業的顧慮則比較少,它們很快投入這一新概念領域,收獲了第一批海外消費者。
青島是外貿大市,企業更具開放理念。正如2012年就在美國洛杉磯設立假發、假睫毛類專業海外倉“UniWigs”的青島谷雅國際,早早嗅到國內假發產業“品牌出海”的市場機遇,在倉內設立假發品牌商品展示中心,線下體驗線上下單,還配有直播間,青島假發品牌迅速在美國被“點贊”。僅2022年一年,谷雅國際就帶動了青島30余家假發類企業實現出口近1億美元。
“產業帶+海外倉”模式,見證了青島跨境電商的垂直崛起。乘勢而上,越來越多像假發這樣的青島外貿優勢產業正在轉型升級。
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城市強。
在剛剛公布的2022年跨境電商綜試區考核評估中,中國(青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評估結果為第一檔“成效明顯”。
2022年跨境電商綜試區考核評估結果,青島市綜合排名位列“第一檔”
此次獲準參評的前五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共105個,獲評第一檔的僅有10個城市。在連續兩年評估為“第一檔”的城市中,青島是唯一北方城市,坐穩跨境電商“北方第一城”。
青島在外貿新業態“國考”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尖子生”。
01
新業態,新在哪
80后的孫航原本在青島市區一家銀行工作。2019年,了解到家鄉平度的假睫毛市場發展前景良好,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和周密考慮,他當年就辭職創業,創立了青島伊薩貝拉眼睫毛有限公司。憑借著自己曾經的銀行從業經歷以及英語優勢,主攻海外市場。孫航的視野不僅在線下,還積極開拓線上市場。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他的直播帶貨團隊收獲頗豐,一款水貂毛防水假睫毛產品一筆訂單量就達到了200萬副。
在青島,像孫航這樣“青年返鄉”的還有很多,他們憑借對產業數字化、貿易數字化的趨勢性理解,正成為推動青島外貿轉型的“新勢力”。
平度是全國最大的假睫毛生產和出口基地
在孫航們的帶動下,膠州的高端真人假發“世界工廠”、平度“翹動世界”的假睫毛產業、城陽的時尚仿真首飾、即墨的紡織服裝、西海岸和膠州的木質家具……青島“產業帶+跨境電商”模式,為全國其他城市推動外貿企業“品牌出海”“打樣”。
提到新業態跨境電商,說“新”也不新了。
自2015年設立首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截至2022年底,國務院已先后分7批設立165個綜試區,覆蓋31個省區市。今年,山東跨境電商綜試區剛剛實現16市全覆蓋。
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憑借靈活快的交易優勢,跨境電商一躍成為穩外貿的“輕騎兵”。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0萬家,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位于青島自貿片區的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
2016年初,青島獲批成為第二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6年來,青島綜試區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區建設契機、毗鄰日韓的地緣優勢,以及青島RCEP試驗基地先發優勢,持續拓展跨境電商國際合作空間,為青島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全力“加碼”。
2020年,青島在北方地區率先實現六種跨境電商監管模式的全覆蓋。
2022年,青島跨境電商進出口突破620億元,較2016年的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3.6%。已累計實現與193個國家(地區)的跨境電商貿易往來。
今年前四個月,青島跨境電商進出口超200億元,同比增長近1.7倍,占全市外貿進出口比重7.5%,較2022年提高0.6個百分點。
青島跨境電商正如一匹動力強勁的黑馬,奔騰向前。
02
新業態,新打法
與傳統的一般貿易相比,新業態跨境電商的“新”,更多體現在“新打法”。
這幾天,位于青島自貿片區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倉庫內已是不分晝夜地忙碌。今年“6·18”大促,從5月3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19日凌晨,青島跨境電商企業摩拳擦掌,踴躍參與這場線上消費的“期中大考”。
和電商企業一起忙的,還有“網紅”主播。百盛云通總經理武謙辰在朋友圈這樣寫到:“青島自貿區西海岸保稅倉,四場直播同時開播,祝各位主播大賣……”
開展跨境電商保稅直播是青島自貿片區推動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的創新案例。主播們在倉庫邊走邊看邊說,通過“低價、正品、直發”的標簽來吸引消費者。
位于青島自貿片區的跨境電商產業園
低價吸引著消費者,也吸引商家前來合作。目前,青島已建成跨境電商保稅倉庫50多萬平方米。國內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唯品會、京東、天貓、考拉海購、菜鳥網絡、淘分銷、抖音、豌豆公主均在青落地運營。跨境電商綜服企業也加速集聚,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山東團隊、速賣通山東商家運營中心、Facebook運營中心、蜜桔科技跨境電商運營中心、德國聯邦電子商務協會山東代表處相繼落戶青島。
山東首班跨境電商專列從上合示范區發出
如今,在上合示范區,跨境電商專列每月1至2列,已進入常態化運行。這是青島跨境綜合物流體系日趨成熟的一個縮影。
率先設立海運快件監管中心,定期班輪“夕發朝至”;開通青島-大阪點對點滾裝班輪直航快線,開通山東港口青島港萬海航運美西線,開通至仁川、大阪、東京、多倫多、芝加哥、列日、莫斯科、河內共8條國際貨運航線……從青島出口的跨境電商產品正不斷縮短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間。
青島跨境綜合物流體系日趨成熟
企業借力跨境電商“品牌出海”,也離不開政府穩步推進公共海外倉的發展。青島市創新出臺推動海外倉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完善海外倉服務網絡、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推動海外倉數字化發展等方面全方位發力。
截至目前,青島市30余家企業采取自建或租賃形式,在境外設立超60個公共海外倉,倉儲總面積超過33萬平方米,分布在美國、日韓,東南亞及歐盟等近30個國家,帶動超6000家外貿企業實現“出海”。
03
新業態,缺什么
“跨境電商作為新工業革命條件下一種新型貿易方式,有可能成為助推未來30年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中國外貿的韌性在很大程度反映了過去40余年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現在外貿發展面臨著新的變化,中國提出了要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新工業革命不同階段、不同技術的發展,對全球供應鏈會有不同影響。
如果說IT革命打造了綜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使得全球各地都能互通貿易并及時供貨,那么AI技術有可能會打造一個智慧的綜合物流和數字化的供應鏈。這些都會逐步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壯大,甚至可能在未來發展成一種主導的外貿方式。
國家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開辟跨境電商發展的“試驗田”,這里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高地”。試驗的核心,是監管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模式的創新。
固然,在新業態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探索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是要搶得先機、贏得更大發展空間,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以及全行業的協同。
同時,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也離不開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完善,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更多力量參與推進。
于當下的青島而言,發展跨境電商面臨的更實際問題是專業人才的引育。
跨境電商的未來屬于年輕人
經過多年發展,青島跨境電商行業整體已經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基礎操作崗位需求保持穩定,但高層次、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方面缺口仍然較大。例如跨境電商運營人員,需要緊追沉浸式、場景化帶貨趨勢,除了傳統的外貿知識和外語能力外,還要懂得數字營銷、信息技術,了解海外用戶的消費習慣、風俗文化等。
新業態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實際人才供給還未能跟上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勢頭。對此,島城各高校正在跨境電商實操型人才培養上積極努力——
青島大學是省內第一批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的高校之一,青島工學院跨境電商卓越人才班去年也正式開班,一年一度的青島市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職業技能大賽已成為行業內品牌賽事……
為推動跨境電商人才培育,青島市成立外貿行業校企聯盟
跨境電商人才引育還需要營造適合年輕人生活的“小氣候”。圍繞青島市提出的“產業帶+跨境電商”發展思路,大批人才是要“扎根泥土”的“返鄉青年”,還需基層在機制保障、辦事效率、創業環境等方面創造更好條件,讓年輕人愿意來、干得成、留得住。
積厚方能成勢。青島跨境電商“乘風破浪”,需要敢闖敢拼的創業者在時光中打磨歷練、沉淀收獲。新業態更要有持久的“保鮮秘籍”,這也是產業與城市共享共贏的發展愿景。
(作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