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穩經濟·促發展 | 青島:項目沖刺竣工,產業持續涌入
項目沖刺竣工產業持續涌入
青島文錦軌道交通產業園:
一期廠房6月竣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初夏時節,位于萊西市的青島文錦軌道交通產業園內一派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推進項目建設。青島文錦軌道交通產業園作為2023年省重大項目,建成后將促進青島軌道交通技術水平跨入更高能級,也為當地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重要支撐。
青島文錦軌道交通產業園由青島文錦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投資50億元建設,項目占地330畝,規劃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120畝,自2022年9月破土動工以來,項目一直在快速推進,施工方統籌規劃、合理調度,項目方也加速聚攏一批高能級科創資源,推動產業園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青島文錦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
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與中國海洋大學、中鐵二院、上海華東設計院、山東科技大學等院校合作,主要建設以軌道交通、電梯加裝、智慧燈桿等新基建為主的智慧城市產業園,擁有噴塑工藝技術、鐵藝表面防銹涂層技術等200余項專利技術,研發能力、裝備水平、關鍵技術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一期辦公樓已封頂,廠房鋼結構主體框架完工,預計今年6月廠房竣工,三季度一期投產并啟動二期建設。
該產業園將以搭建軌交產業鏈平臺為核心,推動產業高端化、產品標準化、配套本土化發展,重點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的創新型高端裝備企業,全力打造項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軌交產業新業態,推進產業園區向高端化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上合空港TOD:
雛形盡顯啟用在即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在新建成的上合空港TOD,下沉廣場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空間割裂,林蔭、隧道、漫步路構造出全新立體生態型體驗式購物環境;不遠處,作為上合空港TOD重要組成部分,青島臨空服務中心項目已進入清潔收尾工作,施工人員正在各自的施工區域加緊作業……
記者近日探訪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悉,臨空區找準著力點和突破點,打造以膠州北站為主體,下沉廣場及青島臨空服務中心作為兩翼的上合空港TOD項目,上合空港TOD目前雛形盡顯、啟用在即。該項目將更好地服務上合示范區國家戰略、沿黃流域高質量發展以及青島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
“擁有完備的商業與政務配套、便捷的交通、充沛的教育資源,才能讓企業在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過得安心、舒心、放心。”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洪濤受訪時說。
王洪濤的話反映了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內諸多企業的心聲與訴求。瞄準“藍海”,鏈主企業紛紛搶灘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加速切入新賽道;距離膠州北站5公里半徑內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貨運區周邊已形成物流頭部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如何為駐青島臨空經濟示范區企業打造一個垂直空間內集辦公、購物、文化、教育、娛樂、居住為一體的站城融合綜合體?示范區充分發揮“乘數效應”,以膠州北站為核,將膠東空港初中、新城環灣酒店、青島臨空能源中心串珠成網,尋求交通、政務、產業、商業等綜合效益的“最大公約數”,是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底層邏輯。
青島臨空服務中心項目。
記者采訪獲悉,膠東空港初中項目現處于水電安裝、室外綠化、室內裝修施工階段,預計今年10月完工。青島臨空能源中心已具備運行功能條件,項目運營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48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60噸。
為助推上合空港TOD新城打造,賦予TOD更多消費和應用場景,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加速構筑“海陸空鐵”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重構海陸空鐵“立體新絲路”,加速打造鏈接上合組織、RCEP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產能合作的戰略樞紐。
上合多式聯運中心距離膠州北站15公里,是山東省境內唯一的現代化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共有4條1050米裝卸線,作業能力達112萬標箱/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已陸續開通至紐約、多倫多、列日等10條國際全貨機航線,覆蓋亞洲、歐洲、美洲、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上合多式聯運中心為依托規劃建設的上合國際樞紐港,將與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通過地上快速路和地下智慧物流系統無縫銜接,與海港通過“膠黃班列”和“膠青班列”高效聯動,將打通海陸空鐵“四港”間數據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
以上合空港TOD新城為核心打造的“立體新絲路”正加速優化,日漸成長為中國企業走向上合組織國家、RCEP的“母港”和上合組織國家、RCEP面向亞太地區的“出海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