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口增量北方第三全國第十 青島,靠的是什么?
日前,《2022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以下簡稱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青島常住人口1034.21萬人,比2021年增加8.54萬人。經過綜合數據梳理記者發現,青島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前十、北方前三、非省會城市之首。
青島在近兩年能夠躋身全國人口增長的頂尖行列,反映出該城市在吸引人口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是對青島城市發展和吸引力的肯定,也是該城市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成果的體現。
人口增長和經濟的關系
人口的增長成為青島近年經濟騰飛的有力佐證。2022年,青島的經濟總量達到14920.75億元,穩居全省之首。從2020年至2022年,青島經濟總量占全省首位的比重從16.96%上升至17.06%。
不僅在山東地區,青島也成為北方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以天津市為例,2022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為16311.34億元,位列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榜單第11、北方城市經濟總量排行榜第2;青島地區生產總值為14920.75億元,位列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榜單第13、北方城市經濟總量排行榜第3;兩城間經濟總量差距由2021年的1558.6億元進一步縮減到1390.59億元。
2023年第一季度,天津GDP為3715.38億元,實際增速5.5%;同期,青島GDP為3503.87億元,實際增速4.8%;一季度兩地的GDP差距為211.51億元。
在當前經濟競爭激烈的年代,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增強城市發展信心的關鍵所在。而青島在這方面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上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聚焦重點產業鏈廣聚人才
青島是傳統制造業強市,經歷了過去十余年的產業調整和轉型,曾與上海、天津一起被譽為“上青天”。青島培育了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雙星和澳柯瑪等知名制造業企業。近年來,青島重新回歸制造業初心,并在過去兩年中展現出了集中爆發的勢頭。在產業布局方面,青島聚焦于24條產業鏈的發展,包括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等七大優勢產業鏈,以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十大新興產業鏈,還有軟件和信息服務等七大現代服務業。
青島在企業培育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全市擁有6680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居全省之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1家,是全省第一、北方地區第三。此外,青島還擁有31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位居全省之首、北方地區第二。這些企業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載體。
新興產業的崛起和高成長性企業的培育為大量年輕人選擇青島提供了動力和理由。據統計,2022年累計引進集聚各類青年人才超過13萬人。
城市軟硬件不斷提升
人口的增加也對城市承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島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網絡、市政管網、醫療配套等領域全面升級。根據《公報》顯示,2022年全年,青島地鐵三期規劃7條線路全部開工建設,4號線開通運營,運營總里程達到315公里。順利實施29個城中村改造,完成318個老舊小區更新改造。
完成架空線入地207公里。打通42條未貫通道路,新增2.2萬個公共停車泊位,16個位于老城區的停車場建成啟用。
基本完成60個山頭公園整治,新建城市綠道100公里。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761.5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4平方米。《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青島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12所,新增公辦學位8.07萬個;改造提升農村薄弱幼兒園62所。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高校(含民辦高校)29所,其中普通高校26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20萬人,在校研究生6.73萬人,畢業生1.46萬人(不含駐青科研院所研究生)。目前,青島市累計招收博士后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留青率76%。
青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人口發展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集聚策略,適度擴張,持續推動人口規模壯大。到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人。對于這個目標,是一個有挑戰性但有潛力的目標。青島通過積極的發展策略、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政策吸引力的配合下有望實現,并在人口增長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大眾網記者 許晨 青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