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鄰1號線的兩座里院今夏開業,青島地鐵沿線老建筑加速煥新文旅新地標
地鐵沿線老建筑加速煥新文旅新地標
緊鄰1號線中山路站的兩座里院今年夏天開業,波螺油子藝術谷有望年底開街
滄桑厚重的老城區,因地鐵的穿梭活力重現。走進大鮑島歷史文化街區,一棟棟修葺一新的老建筑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如織的游人在“老青島”的歷史風情中流連忘返。在大鮑島歷史文化街區北側緊鄰1號線中山路站,兩棟有著90多年歷史的老樓——即墨路24號(西院)、膠州路49號(東院),正在建筑工人的巧手下悄然“換裝”,今年夏天將開門納客。定位“波螺油子藝術谷”的波螺油子蘇州路一期建筑改造項目也正在加快實施,有望年底開街。該項目將引入藝術策展、工作室、時尚設計師中心、餐飲等業態,助力老城區提質迭代,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標。
正在改造中的即墨路24號(西院)外景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我市城市更新建設攻堅行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青島籍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認為,歷史上散落在老城區的異域風情建筑構成了青島建筑最獨特最有個性的風貌樣態。通過對老街區、老建筑的修繕,重現精致的懷舊風情,是青島老城區破圈出圈的引爆點。更新過程中要深度研究老城區業態招商,對業態引入模式進行根本性創新,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
青島地鐵集團展現國企擔當,結合地鐵沿線開發建設攻堅行動,以地鐵站點周邊房屋改造為切入點,開辟出軌交行業助力城市更新的全新路徑,讓地鐵沿線歷史文化街區和老建筑綻放出時代風采。“歷史建筑和片區是青島的文脈所載、底蘊所在,對這些區域的規劃和改造升級,青島地鐵可謂‘慎之又慎’。”青鐵商業招商運營負責人趙慧杰介紹,遵循“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整體開發思路,青鐵商業公司以“繡花針”功夫喚醒地鐵沿線老建筑,在前期研策階段,堅持“先策劃、再招商、后改造”的理念,結合項目所在區位的現狀發展、空間及產業規劃等,分析消費需求提出業態定位、目標客群、運營策略,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項目招商,并結合客戶需求定制性開展項目設計改造。
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即墨路24號(西院)、膠州路49號(東院)兩座里院位于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北片區,是大鮑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重要組成。1號線中山路站A出入口位于膠州路49號建筑內,即墨路24號緊鄰A出入口西側,兩棟建筑處于里院北片最佳的地標位置。在“先策劃、再招商、后改造”理念指導下,這兩座老建筑將煥然一新,實現華麗嬗變。改造過程中,青鐵商業以“文化+”為核心,致力于打造青島文化里院綜合體,東西兩院動靜聯動,助力百年老城煥發生機。西院青亭民宿酒店將打造青鐵商業首個城市精品民宿酒店,在空間上著力展現里院的歷史文化氛圍,捕捉“里院民居”曾有的人居氣息,設置大床房、雙大床房、家庭套房、親子家庭套房四種房型。東院引入人間采蜜文化坊,融合多種文化體驗業態,涵蓋文化產業、餐飲、展覽和美學生活等,打造從泛文旅到新文創的迭代產品,塑造產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統一的青島人文新地標。
安安公寓緊鄰地鐵滄安路站出入口
除了煥新承載歷史文脈的老建筑,青島地鐵還對站點周邊的老舊房屋進行“柔性改造”,今年1月投入運營的安安公寓就是代表項目之一。安安公寓位于滄安路6號,距離1號線滄安路站B出入口西南側20米,建于1984年,前身為青島糕點廠職工宿舍。針對項目前身戶型老舊、配套匱乏的情況,青鐵商業聯合青島中聯建業集團有針對性地增加了共享區域、優化戶型結構、完善設備設施,加裝電梯、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等智能化設施設備,并植入年輕人喜愛的娛樂、辦公、社交等更多功能。目前,這個集中式長租公寓入住率已超過80%,深受都市年輕一族青睞。(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