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填補行業空白!青島兩項目摘得“中國工業大獎”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3月19日上午,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在北京揭曉,19家企業、19個項目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海爾生物醫療“面向生物安全的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及應用創新示范項目”、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兩個青島項目入選。
中國工業大獎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牽頭,聯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14家相關全國性工業行業協會和各省區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共同發起并組織實施,旨在表彰勇擔強國重任,不忘初心使命,堅持自立自強,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企業和項目,引領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經過企業自愿申報、資格審查、行業專家評審、綜合專家評審、工作委員會表決、實地考察、征求國家相關部門意見、審定委員會審議、社會公示及上報國務院等環節,獲獎名單最終確定。
在生物安全高端裝備領域,海爾生物醫療針對低溫制冷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創新研發出-86℃、-150℃系列專業低溫存儲設備,實現所需關鍵低溫樣本存儲能力自主可控,保障樣本安全;同時,持續攻占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高點,從節能環保的碳氫制冷技術,到零碳的太陽能直驅制冷技術,再到高效制冷與綠色低碳兼具的大冷量斯特林制冷技術,持續引領低溫存儲領域綠色升級。此外,著眼于生物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海爾生物醫療僅用一年時間,就攻克了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核心技術,建成亞太首家覆蓋全球的遠距離溫控運輸生態平臺,將航空溫控物流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補齊了多項行業技術短板,成功實現了我國橡膠輪胎產業鏈自主可控。在源頭材料上,國際首創的合成橡膠化學煉膠新技術,顛覆了傳統煉膠理論。產品上,成功應用化學煉膠新材料研制出世界領先的綠色輪胎,打破困擾輪胎行業多年的“魔鬼三角”定律,乘用車輪胎達到歐盟標簽法規最高等級AA級,卡客車輪胎是國內唯一達到中橡協《輪胎標簽分級標準》3A級的產品,使國產輪胎進入高端輪胎市場行列。同時,創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半鋼子午線輪胎、全鋼子午線輪胎、非公路輪胎三大成套輪胎制造技術體系,集成開發了輪胎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交付數字化車間整體方案50余套,并自主研發全球首個橡膠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促進橡膠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資源最優配置和制造模式創新。
據悉,與“中國工業大獎”同時揭曉的還有“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以及“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輪胎行業智能制造項目”獲表彰獎。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互聯網AI云平臺的智能顯示終端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矢量網絡分析儀”獲提名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