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你】與21世紀首套單系列千萬噸級煉廠共成長 18年耕耘他成了青島煉化“一哥”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徐斌 吳陽)
入職第18個年頭,不到40歲的簡建超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榮獲了集團公司“碳資產管理先進個人”“持續攻堅創效行動先進個人”“中國石化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成為了業內專家。而做到這一切,他僅用了18年時間。
站上領獎席,熾熱的燈光晃的眼前一片白亮,他的思緒飄回18年前,他與21世紀國內首套單系列千萬噸級煉廠初次相識;18年后,意氣風發的青年成長為青島煉化煉油工藝專家。
18年來,他親歷21世紀國內首套單系列千萬噸級煉廠拔地而起,見證了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的恢弘巨變。
從無到有,與青島大煉油初相識
2005年,簡建超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入職青島煉化公司。“當時國內煉化企業最大的單系列裝置沒有超過1000萬噸的,與國外相比落后一大截。”簡建超說,自己學的是化工專業,對參與建設世界一流煉化企業充滿熱情與期待,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來到了青島。
作為一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簡建超在接受了為期兩年的培訓后,于2007年年底投入到了當時國內單套規模最大的10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的開工。行業內常說“新裝置開工開儀表”,簡建超承擔的便是裝置DCS組態和儀表聯校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那年的春節,簡建超主動放棄回家探親,留守在裝置現場開展“三查四定”工作。北方的寒冬,海邊吹著刺骨的寒風,在長江邊長大的簡建超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在三個月的時間里,簡建超“5+2”“白+黑”組織完成全裝置DCS組態和67個聯鎖回路、159個控制閥、1352塊測量儀表的調試工作。
到了裝置正式引油開工的時候,他更是連續10天堅守在裝置現場,引導各班組人員逐個熟練儀表操作,為裝置順利實現一次開車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創造了國內用工最少、規模最大常減壓裝置的開工記錄。簡建超因此榮立個人開工三等功,成為全公司唯一獲此榮譽的新入職大學生。
與此同時,青島煉化只用了5年時間就成功矗立在黃海之濱,僅用42天就打通生產全流程,刷新了國內開工時間記錄,保證了北京奧運會清潔能源供應。這一切標志著,21世紀國內首套單系列千萬噸級煉廠打造世界一流的夢想正式揚帆起航。
十年領跑,煉油優化成翹楚
2009年,為了追趕國外先進的煉油全流程優化技術,中石化集團公司開始推廣應用“煉油全流程優化”技術。這項技術非常繁復,全是英文軟件且沒有學習資料。
簡建超憑著開工及平日工作中的優異表現,成為攻克這個難關的最優人選。隨后,他被調到生產技術部開展這項工作。“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技術,盈利水平和技術指標肯定能提高!單系列千萬噸級煉油廠的規模優勢會更加突出。”簡建超暗暗下定決心,要盡快啃下這塊“硬骨頭”。
此后的6個月里,簡建超白天學習現場流程和工藝原理,晚上查閱資料,有時會忙活到凌晨兩、三點鐘。“那段時間,睡一個囫圇覺都成了奢望。”回憶起那些日子,簡建超說。正是有這股攻堅克難、不服輸的勁兒,簡建超逐漸精通了軟件的使用,成功建成公司煉油全流程模擬模型,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生產優化工作。
此后,簡建超每年提出并實施生產優化方案50多項,其中多項方案獲評公司年度“十大金點子”。他在2014年被聘為青島煉化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先后受邀作為最年輕的專家組成員赴30多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授課。并且作為主要成員之一獲得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煉油全流程優化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此同時,青島煉化在2012—2022年連續10年獲得國內石油化工行業“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稱號,成為國內石油化工行業唯一獲10連冠成就的煉化企業。不僅如此,青島煉化還連續9年獲得集團公司煉油專業達標競賽第一名,每年累計創效超過3億元。
共同成長,婉拒高薪守初心
在青島煉化,同事們都稱呼簡建超“小簡”“簡專家”“簡大神”,關于他的“傳奇”故事,多不勝數。
曾有民營煉化企業開出了百萬年薪要“挖”他。簡建超拒絕了,“這么多年來,我與青島煉化一同成長,它是我的伙伴,也給了我成長的平臺,這份情感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簡建超說,這里有他建設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的夢想和志同道合的同事,面對各種誘惑,他從未想過離開。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后,各行各業均受到較大沖擊,青島煉化也一度出現效益下滑。簡建超更加感到責任重大,他提出了“要向裝置優化要效益”,牽頭制定了36項裝置生產優化“攻堅創效措施”,促進裝置生產運行指標持續優化。當年,有7套裝置運行指標進入集團公司同類裝置競賽前三名;2021年,青島煉化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2022年盈利能力達到集團公司煉油企業領先水平。
今天的青島煉化,是國家工信部首批“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山東省高端品牌制造企業”,平均每年納稅超百億元,噸油利潤、人均利潤在中國石化煉油板塊處于領先水平。未來,青島煉化將持續發力,向著打造世界一流城市型煉化企業目標持續邁進!